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我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一)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我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诗句翻译与注解

  • “驾言发魏都”:表示诗人决定离开魏都返回家乡。“驾言”,即驾车前行,这里指出发的动作。
  • “南向望吹台”:向南眺望吹台,可能是回忆或期望的地方。吹台,一种古代的建筑形式。
  • “箫管有遗音”: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箫管”是古代乐器,“遗音”指留下的音乐。
  • “梁王安在哉?”:通过提问梁王(即魏王)现在何处,表达了对魏王现状的担忧及对过去的怀念。
  • “战士食糟糠”:描绘士兵生活的艰苦,强调社会阶层的差距。
  • “贤者处蒿莱”:贤人被忽视或处于不利地位。
  • “歌舞曲未终”:暗示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歌舞曲”可能指的是和平时期的景象。
  • “秦兵已复来”:直接点明战事的紧急性和威胁,“秦兵”指秦国的军队。
  • “夹林非我有”:描述战场的荒凉,“夹林”可能是战场的一角,“非我所有”表达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失去控制感。
  • “朱宫生尘埃”:用“朱宫”暗喻昔日繁华之地现变为废墟,“尘埃”象征被遗忘和废弃。
  • “军败华阳下”:指出战败的严重后果,“华阳”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象征性地点,“败”表示失败或战败。
  • “身竟为土灰”:最终结果,诗人以生命结束作为警示,强调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避免的毁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魏都景象的回顾和对战争残酷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借助对吹台、箫乐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通过对战士和贤者的对比,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对立和社会的不公。诗中多次提及“秦兵”,强化了战争的紧迫感和对和平的渴望。最后,通过描绘战场的荒凉和自身生命的终结,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往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