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欤上世士,恬淡志安贫。
季叶道陵迟,驰骛纷垢尘。
甯子岂不类,扬歌谁肯殉?
栖栖非我偶,徨徨非己伦。
咄嗟荣辱事,去来味道真。
道真信可娱,清洁存精神。
巢由抗高节,从此适河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咏怀八十二首》中的第七十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猗欤上世士,恬淡志安贫。(“猗欤”意为伟大,这里用来形容古代的贤人;“上世士”指的是古代的贤人;“恬淡”意为淡泊名利;“志安贫”意为心志高远,生活清贫。)
季叶道陵迟,驰骛纷垢尘。(“季叶”意为末流,这里指后来的人;“道陵迟”意为道德衰退;“驰骛”意为奔走忙碌;“纷垢尘”意为纷杂而污浊的世界。)
甯子岂不类,扬歌谁肯殉?(“甯子”指那些不随波逐流的人;“扬歌”意为歌唱激昂;“谁肯殉”意为谁会追随他们。)
栖栖非我偶,徨徨非己伦。(“栖栖”意为忙碌不安;“非我偶”意为不是我唯一选择;“徨徨”意为犹豫不决;“非己伦”意为不是自己正确的道路。)
咄嗟荣辱事,去来味道真。(“咄嗟”意为突然,这里指面对荣辱的事情;“去来”意为离去和到来;“味道真”意为真实的味道。)
道真信可娱,清洁存精神。(“道真”意为真理,这里的“道”指的是道德;“信可娱”意为相信这是娱乐的;“清洁”意为保持心灵的纯洁;“存精神”意为保留精神。)
巢由抗高节,从此适河滨。(“巢由”意为巢父和许由,都是古代的隐士;“抗高节”意为坚守高尚的道德节操;“适河滨”意为到河边去过隐逸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历史上那些坚持高尚品德、不为世俗所动的人物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比古代的贤人和现代的世俗之人,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李白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即追求真理和保持心灵的纯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真理和美德的赞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评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