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斗者,必先探敌情而后图之。凡师老粮绝,百姓愁怨,军令不习,器械不修,计不先设,外救不至,将吏刻剥,赏罚轻懈,营伍失次,战胜而骄,可以攻之。若用贤授能,粮食羡余,甲兵坚利,四邻和睦,大国应援,敌有此者,引而计之。

注释:

1、古之善斗者,必先探敌情而后图之。 古代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必定要先调查了解敌人的情况再制定作战计划。

2、凡师老粮绝,百姓愁怨,军令不习,器械不修,计不先设,外救不至,将吏刻剥,赏罚轻懈,营伍失次,战胜而骄,可以攻之。 如果军队疲惫,粮食匮乏,百姓怨声载道,军令不能贯彻执行,武器不修理,战术不考虑,外部救援不到,将领贪婪,赏罚不明,部队纪律松散,打了胜仗就骄傲自满,就可以进攻了。

3、若用贤授能,粮食羡余,甲兵坚利,四邻和睦,大国应援,敌有此者,引而计之。 假如使用贤才,任用能干的将领,粮食储备充足,武器精良锐利,邻国和好,大国援助,有这些条件的国家,要慎重考虑后决定是否进攻。

赏析:

这首诗是《尉缭子卷二击势》中的一篇。《尉缭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之一。它由战国初年著名的军事家尉缭子所著。该书主要论述了军事思想、战争指导原则、战略战术等方面的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各种因素,阐述了在决定是否进攻时需要综合考虑的条件。它强调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醒人们在决策过程中要谨慎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果。同时,它也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足够的条件才能进行有效的进攻。

这首诗的思想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仍然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正确判断形势,做出明智的决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