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哉麒麟,惟兽之伯。
政平觌景,否则戢足。
德以卫身,不布牙角。
屏营唐日,帝尧保禄。
委体大吴,以昭遐福。
天祚圣帝,享兹万国。
麒麟颂
注释:- 懿哉麒麟:赞美麒麟。
- 惟兽之伯:是动物中最伟大的。
- 政平觌景:政治和平,景色美好。
- 否则戢足:否则就会收敛脚步,不再争斗。
- 德以卫身:道德可以用来保护自身。
- 不布牙角:不会露出牙齿和角。
- 屏营唐日:守护安宁的天空和太阳。
- 帝尧保禄:皇帝尧在保护国家的安全。
- 委体大吴:将身体交给强大的吴国。
- 以昭遐福:以此来弘扬远方的福气。
- 天祚圣帝:上天赋予了圣明的皇帝。
- 享兹万国:享受这些国家。
赏析:
《麒麟颂》是一首表达对麒麟这一神秘生物赞美的诗歌。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于麒麟作为动物之王的形象,以及它所代表的和平与力量的崇高敬意。麒麟不仅是自然界中的吉祥物,也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重要角色,象征着仁爱、智慧和力量。
诗中“惟兽之伯”表明麒麟在动物世界中的地位非凡,是所有动物的领袖。紧接着,诗人提到“政平觌景,否则戢足”,意指在政治和平的时代,麒麟才会展现出其威严;而当社会动乱时,它则会选择隐退,不与人争斗。这反映了诗人对和平时期麒麟形象的描绘,以及对动乱时代的担忧。
“德以卫身,不布牙角”进一步强调了麒麟的道德品质——它用德行来保护自己,而不是使用武力。这种形象体现了诗人对和谐与自然秩序的向往。
“屏营唐日,帝尧保禄”和“委体大吴,以昭遐福”两句则描绘了麒麟在历史上的传说角色。麒麟被视为帝王的保护者,能够带来和平与福气。这种象征意义不仅增强了对麒麟美德的赞颂,也寄托了人们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天祚圣帝,享兹万国”总结了这首诗的核心主题,即麒麟是天命所归,为神圣皇帝带来的福气所庇佑。这不仅是对麒麟形象的肯定,也体现了诗人对天命和历史宿命的深刻理解。
《麒麟颂》通过对麒麟这一神话生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和平、仁爱价值的推崇。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宇宙秩序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谐与道德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