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与石磬,金声玉振。
先王搏拊,以正五音。
百兽翔感,仪凤舞麟。
在昔尧舜,斯磬乃臻。
宗庙致敬,乃肯来顾。
赞扬圣德,上下受祚。
【译文】
石磬敲击,发出金声玉振。
先王拊手,以正五音。
百兽翔感,仪凤舞麟。
在昔尧舜,斯磬乃臻。
宗庙致敬,乃肯来顾。
赞扬圣德,上下受祚。
【注释】
猗:语助词。
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似鼓而有柄,上端有孔,击之可发出清越的金属声。
搏拊:拍击。
五音:指宫、商、角、徵(zhǐ)、羽五种声音,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要素。
翔:鸟飞翔的样子。
仪凤舞麟:比喻圣人的德行如凤凰和麒麟那样崇高神圣。
在昔:指从前。
尧舜:指传说中的两位上古贤明帝王尧和舜。
臻:至,达到。
宗庙:指帝王的祭祀场所。
致敬:表示敬意。
顾:探望。
受祚:承受天命,获得福祚(zuò福气和福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古时期的音乐盛宴图景:一位高贵的乐师正在弹奏着石磬,他的声音如同金声玉振一般清脆悦耳,他的演奏技艺高超到可以让百兽为之感动,仿佛感受到了圣人的威仪和神韵。这种场景不禁让人想起古人对于音乐的极高评价,认为音乐是天地间最为美妙和谐的艺术形式之一。
诗中通过描绘先王的礼乐活动,进一步展现了音乐的神圣地位。先王亲自拍击石磬,以校正五音,这不仅是一次对乐器的赞美,更是对先王智慧和才能的颂扬。百兽被其声所动,犹如感受到圣人的气息和威严,纷纷起舞,象征着音乐与大自然的和谐共鸣。
诗歌还通过回顾尧舜时代的情景,表达了对古代贤德君主的崇敬之情。那时的音乐达到了极致,足以让宗庙都为之敬畏,可见其影响力之大。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事迹的描述,强调了音乐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凤颂》通过描绘音乐的美好景象,歌颂了古代贤德君主的伟大形象,以及音乐在国家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