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
名高不宿著,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
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
所占于此土,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筐箧无尺书。
用等称才学,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
宋人遇周客,惭愧靡所如。

【注释】

百一诗其一:《诗经》中的《大雅·抑》中有“邦之杌陧,靡所止焉”一句,后来就以“下流不可处”为比喻,指官场中那些小人。君子:此处指有德望的官员或君子,慎厥初:谨慎地对待最初的事,慎重其事。名高:名声很高。不宿著:不能长久地存在。易用受侵诬:容易被人陷害诽谤。后者:指那些因失宠被免官的人。隳(huī):毁坏、废弃。有人适我闾:有人来到我的家。闾,古时指里巷。田家无所有:我家穷得一无所有。酌醴焚枯鱼:用酒祭奠已故之人。酌醴,指祭祀。醴是甜酒。焚,这里作动词,焚烧。枯鱼:干鱼。三入承明庐:三次进入皇帝的内宫听政。承明庐是古代宫殿的名称。占:占据。土:指土地。此指朝廷。仁智居:仁慈贤明的人居住的地方。筐箧(qiè):书箱。筐,盛物的器具;箧,小箱子。经国:治国。筐箧无尺书:指没有治国用的文书典籍。筐箧无尺书,即无尺牍,形容清贫。用等称才学:以才能和学问来评价一个人的品级。往往见叹誉:往往得到称赞赞扬。避席跪自陈:离开座位跪下来向人表白自己。贱子实空虚:卑贱之人确实很空虚。宋人遇周客:宋朝人接待来自周国的客人。周客,指周朝的使者或来宾。惭愧靡所如:惭愧得无所适从。靡所,没有地方,无所如,无所适从。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借写诗人在仕途中屡遭挫折的经历,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含有一个关键词语,并且都是对仗工整,押韵和谐。

首句“下流不可处”,点明了诗人的处境,指出官场中小人众多,君子要小心行事,以免陷入其中。

二句“名高不宿著,易用受诬”则是进一步揭示诗人所面临的困境,即即使名声再高,也不能长久地存在于世,因为小人会趁机陷害诽谤他。

接着三句“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描述了一些因失宠被免官的人来到了诗人的家,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的同情和理解。

然后四句“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家境贫困的现状,只有酒和干鱼可以祭奠已故之人。

接下来五句“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则是诗人向前来拜访的人们询问他的功德,表示自己虽然三次进入皇帝的内宫听政,但仍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

六至九句“所占于此土,是谓仁智居,文章不经国,筐箧无尺书”,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总结和反思,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出于仁智之心,而并非真正的治国之道,因此缺乏治国用的文书典籍。

最后两句“用等称才学,往往见叹誉,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则是诗人对于他人评价自己的回应,他承认自己的才华并不出众,但却得到了别人的称赞和赞誉。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在官场中的经历和感受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矛盾,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坚韧和执着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