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九州内,莫作帝者民。
民有忠信行,莫非帝者臣。

茫茫九州内,莫作帝者民。
民有忠信行,莫非帝者臣。

【注释】:

  • 茫茫:广阔无垠的样子。
  •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泛指整个中国。
  • 莫作:不要做。
  • 帝者:帝王或统治者。
  • 民:普通的人或老百姓。
  • 忠信行:忠诚诚信的行为。
  • 莫非:难道不。
  • 帝者臣:帝王之臣。

【赏析】:
《百一诗》是三国时期魏应璩的作品,共有五首诗,每篇均以“百”字开头,共“一百零一个字”,寓意深刻。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在广阔的中国土地上,人们不应该把自己当作皇帝的臣民,因为每个普通人都有忠诚和诚信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帝王所需要尊重和服从的。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应该是社会的主体,而不是被压迫的对象。这种观点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对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是一种挑战。应璩通过这首诗来讽刺当时的统治者,希望他们能够认识到民众的力量,从而改善统治方式,实现国家的繁荣。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表达力强,能够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它也反映出了应璩的诗歌创作风格,即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

《百一诗》中的这首诗是应璩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它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公正和人民权益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