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至义也,又于时宜大计也,若不早图,必有先人者也。夫权不失机,功在速捷,将军其图之!“绍弗能用。案此书称*(郭图)**[沮授]*之计,则与本传违也。

注[二]献帝春秋曰:绍耻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太祖闻,而以大将军让于绍。

注[三]典略曰:自此绍贡御希慢,私使主薄耿苞密白曰:“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

绍以苞密白事示军府将吏。议者咸以苞为妖妄宜诛,绍乃杀苞以自解。九州春秋曰:绍延征北海郑玄而不礼,赵融闻之曰:“贤人者,君子之望也。不礼贤,是失君子之望也。夫有为之君,不敢失万民之欢心,况于君子乎?失君子之望,难乎以有为矣。”英雄记载太祖作董卓歌,辞云:“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三国志 · 魏书 · 董二袁刘传》原文:

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至义也,又于时宜大计也,若不早图,必有先人者也。夫权不失机,功在速捷,将军其图之!“绍弗能用。案此书称*(郭图)**[沮授]*之计,则与本传违也。

译文:

如果迎接天子来靠近自己的权力中心,那么他的行为就会经常被上报和讨论。如果听从他的决定,那么自己的权利就会减弱,如果不听从他的决定,那么他就会拒绝执行命令。这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郭图曾说:“现在迎接朝廷,是正义的体现,也是当前最合适的决策。如果不提前考虑并采取行动,那么就会有别人先行动的危险。”但袁绍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根据这本书的描述,郭图的计划与本传中的描述相冲突。

注释:

  1. “若迎天子以自近” - 这是说如果袁绍选择迎接皇帝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这样可以使自己的权力更加集中。

  2. “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 - 这意味着如果他的行动总是通过上表报告给朝廷,那么他将失去对局势的控制,一旦不听从朝廷的命令,就会遭到抵抗。

  3. “至义也,又于时宜大计也” - 这表明迎接皇帝不仅是道德上的正义行为,而且在当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政策。

  4. “若不早图,必有先人者也” - 这是提醒袁绍,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那么可能会被别人先行一步。

  5. “授曰:’今迎朝廷,至义也,又于时宜大计也,若不早图,必有先人者也。’” - 郭图的话被引用在这里,他是袁绍的谋士,他的话强调了迎接朝廷的重要性和及时行动的必要性。

赏析:

《三国志 · 魏书 · 董二袁刘传》是研究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中,郭图和袁绍的争论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郭图的观点认为迎接朝廷是正确的决策,而袁绍则因为犹豫不决而错失了良机,这体现了不同政治立场和策略之间的较量。同时,这篇文章也展示了曹操如何利用时机和策略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对于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人物性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