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诸客有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啼泣,绍容貌不变,自若也。贼陶升者,故内黄小吏也,有善心,独将部觽逾西城入,闭守州门,不内他贼,以车载绍家及诸衣冠在州内者,身自扞韂,送到斥丘乃还。绍到,遂屯斥丘,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乃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遂寻山北行,薄击诸贼*(左发丈八)**[左髭丈八]*等,皆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皆屠其屯壁,奔走得脱,斩首数万级。
绍复还屯邺。初平四年,天子使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和解关东。岐别诣河北,绍出迎于百里上,拜奉帝命。岐住绍营,移书告瓒。瓒遣使具与绍书曰:“赵太仆以周召之德,衔命来征,宣扬朝恩,示以和睦,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昔贾复、寇恂亦争士卒,欲相危害,遇光武之宽,亲俱陛见,同舆共出,时人以为荣。自省边鄙,得与将军共同此福,此诚将军之眷,而瓒之幸也。”曲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
诗句:坐上诸客有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啼泣。
译文:座上的客人中,有家人住在邺城的,都因恐惧而脸色大变,有的甚至起身哭泣。
注释:邺(yuè),地名,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城,是东汉末年曹操的根据地之一,也是曹操家族的居住地。这首诗描述了袁绍的宾客们在听到关于冀州牧韩馥被董卓杀害的消息后,感到极度的恐惧和不安。他们担忧自己的家人是否安全,因此情绪失控,开始哭泣。
赏析:此段描述反映了袁绍宾客们对于即将到来的危险和失去亲人的恐惧。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展示了袁绍宾客们的脆弱性和对袁绍的忠诚,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的“忧怖失色”和“或起啼泣”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他们的焦虑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