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考奸臣矫制者。今刺史或傥谬承矫制乎?‘臣等议:以为刺史兴兵,摇动天下,殆非矫制,必是诏命。渊乃俯仰叹息,自伤无罪。深惟土地所以养人,窃慕古公杖策之岐,乃欲投冠释绂,逝归林麓。臣等维持,誓之以死,屯守府门,不听所执。而七营虎士,五部蛮夷,各怀素饱,不谋同心,奋臂大呼,排门遁出。近郊农民,释其耨镈,伐薪制梃,改案为橹,奔驰赴难,军旅行成,虽蹈汤火,死不顾生。渊虽见孤弃,怨而不怒,比遣敕军,勿得干犯,及手书告语,恳恻至诚。而吏士凶悍,不可解散,期于毕命,投死无悔。渊惧吏士不从教令,乃躬驰骛,自往化解,仅乃止之。一饭之惠,匹夫所死,况渊累叶信结百姓,恩着民心。自先帝初兴,爰暨陛下,荣渊累叶,丰功懿德,策名褒扬,辩着廊庙,胜衣举履,诵咏明文,以为口实。埋而掘之,古人所耻。小白、重耳,衰世诸侯,犹慕着信,以隆霸业。诗美文王作孚万邦,论语称仲尼去食存信;信之为德,固亦大矣。今吴、蜀共帝,鼎足而居,天下摇荡,无所统一,臣等每为陛下惧此危心。

【译文】
收,考察奸臣矫制的罪过。如今刺史们是否曾误传矫制的命令呢?臣等认为:刺史发兵,摇动天下,这并非是矫制,必定是诏命。渊于是俯仰叹息,自伤无罪。深想土地养育百姓的恩惠,私下慕仿古公亶父杖策之岐,便想弃官释职,回到山林。臣等挽留他,誓之以死,屯守府门,不让他离开。而七营虎士,五部蛮夷,各自心怀饱食,不谋同心,奋臂大呼,排门遁出。近郊农民,放下耕具,砍伐木材,改案为橹,奔驰赴难,军旅行动顺利,虽蹈汤火,死不顾生。渊虽然被孤立抛弃,但怨而不怒,比派敕令军队,不得干犯,及手书告语,恳恻至诚。然而吏士凶悍,不可解散,期于毕命,投死无悔。渊惧吏士不从教令,乃躬驰骛,自往化解,仅乃止之。一饭之惠,匹夫所死,况渊累叶信结百姓,恩着民心。自先帝初兴,爰暨陛下,荣渊累叶,丰功懿德,策名褒扬,辩着廊庙,胜衣举履,诵咏明文,以为口实。埋而掘之,古人所耻。小白、重耳,衰世诸侯,犹慕着信,以隆霸业。诗美文王作孚万邦,论语称仲尼去食存信;信之为德,固亦大矣。今吴、蜀共帝,鼎足而居,天下摇荡,无所统一,臣等每为陛下惧此危心。
【注释】
收:收容,容纳。
刺史:古代地方官职名称之一。
兴兵:发起战争。此处指讨伐叛乱。
殆:恐怕,大概。
必:一定。
诏命:皇帝的命令。
渊乃:于是。
俯仰叹息:低头叹气,表示悔恨和无奈。
自伤:因自己的遭遇而感到悲伤。
素饱:原本的食物已经吃完。
不谋:不想商量或合作。
奋臂:振臂高呼。
奔:跑,逃跑。
赴难:奔赴危难。
惧:担心。
危心:忧虑的心思。
万邦:万民。
去食:放弃食物。
信:诚信。
为:作为。
鼎足:三只脚的鼎。比喻势均力敌或形势危急。
垂:即将。
危心:忧虑的心思。
【赏析】
这是一篇奏疏,是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任冀州牧时写的。文中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评论,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作者认为当前的战乱是由于奸臣矫制的罪行造成的,而非真正因为朝廷的决策不当,因此呼吁官员们要忠于职守,为国家的利益着想。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忠诚的人才值得人们尊重和信任。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都有很大的帮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