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据金城之固,仗和睦之民,国殷兵强,可以横行。策名委质,守死善道,忠至义尽,为九州表。方今二敌窥□,未知孰定,是之不戒,而渊是害。茹柔吐刚,非王者之道也。

臣等虽鄙,诚窃耻之。若无天乎,臣一郡吉凶,尚未可知;若云有天,亦何惧焉!臣等闻仕于家者,二世则主之,三世则君之。臣等生于荒裔之土,出于圭窦之中,无大援于魏,世隶于公孙氏,报生与赐,在于死力。昔蒯通言直,汉祖赦其诛;郑詹辞顺,晋文原其死。臣等顽愚,不达大节,苟执一介,披露肝胆,言逆龙鳞,罪当万死。惟陛下恢崇抚育,亮其控告,使疏远之臣,永有保持。“

注[六]汉晋春秋曰:公孙渊自立,称绍汉元年。闻魏人将讨,复称臣于吴,乞兵北伐以自救。

吴人欲戮其使,羊驋曰:“不可,是肆匹夫之怒而捐霸王之计也。不如因而厚之,遣奇兵潜往以要其成。若魏伐渊不克,而我军远赴,是恩结遐夷,义盖万里,若兵连不解,首尾离隔,则我虏其傍郡,驱略而归,亦足以致天之罚,报雪曩事矣。”权曰:“善”。乃勒兵大出。谓渊使曰:“请俟后问,当从简书,必与弟同休戚,共存亡,虽陨于中原,吾所甘心也。”又曰:“司马懿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也。”

诗句

渊据金城之固,仗和睦之民,国殷兵强,可以横行。策名委质,守死善道,忠至义尽,为九州表。方今二敌窥□,未知孰定,是之不戒,而渊是害。茹柔吐刚,非王者之道也。    
臣等虽鄙,诚窃耻之。若无天乎,臣一郡吉凶,尚未可知;若云有天,亦何惧焉!臣等闻仕于家者,二世则主之,三世则君之。臣等生于荒裔之土,出于圭窦之中,无大援于魏,世隶于公孙氏,报生与赐,在于死力。    

译文

  1. 渊据金城之固,仗和睦之民,国殷兵强,可以横行。 —— 公孙渊拥有金城这样坚固的基地和百姓的支持,国家富强,军队强大,可以肆意妄为。
  2. 策名委质,守死善道,忠至义尽,为九州表。 —— 表示忠诚至死,竭尽所能,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3. 方今二敌窥□,未知孰定,是之不戒,而渊是害。茹柔吐刚,非王者之道也。 —— 现在有两个敌人在窥探(可能指魏国),我们不知道谁会胜利,如果不小心,就会成为祸害。应该温和而刚正,不是王者的行为。
  4. 臣等虽鄙,诚窃耻之。若无天乎,臣一郡吉凶,尚未可知;若云有天,亦何惧焉! —— 我虽然愚昧,但确实对此感到耻辱。即使没有上天的帮助,一个县里的事情还很难预料;如果有上天的帮助,那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5. 臣等闻仕于家者,二世则主之,三世则君之。臣等生于荒裔之土,出于圭窦之中,无大援于魏,世隶于公孙氏,报生与赐,在于死力。 —— 我听说在家族中服务的人,第二代会受主人的庇护,第三代会成为主人。我出生在边远地区,来自狭小的地方,没有强大的帮助,世代隶属于公孙氏,报效出生与赏赐,只能依靠尽全力。
  6. 昔蒯通言直,汉祖赦其诛;郑詹辞顺,晋文原其死。臣等顽愚,不达大节,苟执一介,披露肝胆,言逆龙鳞,罪当万死。 —— 像蒯通一样直言不讳,汉高祖赦免了他的死刑;像郑詹那样言辞顺从,晋文公宽恕了他的死罪。我愚昧无知,不能理解他们的大义,但如果坚持正义,就会毫无保留地揭露真相,冒犯龙的尊严,罪该万死。
  7. 惟陛下恢崇抚育,亮其控告,使疏远之臣,永有保持。 —— 希望陛下能尊崇和培养他们,公开地接受控诉,让那些被朝廷疏远的臣子们永远得到保护。

注释

  • 第1句:描述了公孙渊的地理优势、民众基础、军事实力。
  • 第2句:表达了对公孙渊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 第3句:“茹柔吐刚”意味着温和而刚正,不是王者的行为。
  • 第4句:表达了对局势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安全的怀疑。
  • 第5句:“臣等虽鄙”表明自己的地位和背景。
  • 第6句: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说明忠诚的重要性。
  • 第7句:请求皇帝宽恕并保护自己。

赏析

本诗通过描述公孙渊的处境和行为,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矛盾。其中“茹柔吐刚”和“忠至义尽”等词汇体现了公孙渊的坚定立场和牺牲精神。同时,诗中的担忧和自谦表达了他的不安和对国家的忧虑。最后一句“惟陛下恢崇抚育”,则是对皇帝的期望,希望他能宽恕并保护自己。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