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太祖征关中,得以为资,表繇为前军师。
魏国初建,为大理,迁相国。文帝在东宫,赐繇五熟,为之铭曰:“于赫有魏,作汉藩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寮师师,楷兹度矩。”数年,坐西曹掾魏讽谋反,策罢就第。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明帝即位,进封定陵侯,增邑五百,并前干八百户,迁太傅。繇有膝疾,拜起不便。时华歆亦以高年疾病,朝见皆使载舆车,虎贲舁上殿就坐。是后三公有疾,遂以为故事。
以下是您提供的内容的逐句翻译,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 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
- 诗句翻译:后来河东郡的卫固发动叛乱,联合张晟、张琰和高干等人共同为寇,钟繇再次率军讨伐并击败了他们。
- 关键词解释:河东卫固,河东郡,东汉末年的地方割据势力,此处指代叛乱发生的地区。
- 背景分析:钟繇在此战中显示了其军事才能和政治魄力,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地方的和平。
- 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 诗句翻译:自从天子西迁,洛阳的人民变得稀少,钟繇迁移关中的民众到中原,还招揽逃亡的百姓来充实人口,几年间使人口逐渐增多。
- 关键词解释:天子西迁,指东汉末年皇帝曹丕迁都至长安,洛阳成为政治中心。洛阳人民,指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人口。
- 背景分析:钟繇的政策有效缓解了战乱对洛阳的影响,促进了人口的恢复和增长。
- 太祖征关中,得以为资,表繇为前军师。
- 诗句翻译:曹操征伐关中时,钟繇作为重要资源被使用,因此被任命担任军队参谋。
- 关键词解释:太祖,指曹操;关中,泛指陕西一带地区;前军师,古代军事官职,负责军中谋略事务。
- 背景分析: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谋士来辅助决策。钟繇因其卓越的智谋和军事才能受到重用。
- 魏国初建,为大理,迁相国。文帝在东宫,赐繇五熟,为之铭曰:“于赫有魏,作汉藩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寮师师,楷兹度矩。”数年,坐西曹掾魏讽谋反,策罢就第。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明帝即位,进封定陵侯,增邑五百,并前干八百户,迁太傅。
- 诗句翻译:魏国建立初期,钟繇担任大理寺官员,后迁任相国。文帝在太子宫中赏赐给钟繇五成熟粮食,并刻石碑文称赞他:“辉煌的魏国啊,它是汉王朝的藩辅。他的丞相是钟繇,实干的精神是他的心志。他恭敬勤勉日夜操劳,不暇安身。百官都敬重他,遵循他的行为准则。”数年后,因西曹掾魏讽谋反事件而被免去职务,返回家中。文帝即位后,再次担任大理寺官员。登基之后,改为担任廷尉,晋封为崇高乡侯。升任太尉,后改封平阳乡侯。同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都是先祖名臣。文帝退朝后对左右亲近的人说:“这三个人都是一代杰出的人物,后世恐怕难以再有如此贤能的人了!”明帝即位后,进封钟繇为定陵侯,增加食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总共八百户,升任太傅。
- 关键词解释:魏国,指三国时期的魏国;大理寺,古代司法机构;相国,古代中央官职之一,相当于丞相;文帝,指曹操的儿子曹丕;司徒,古代官职之一,负责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司空,古代官职之一,负责全国的工程建设;明帝,指曹叡。
- 背景分析:钟繇的生平经历了从政坛的起伏到最终的稳定和提升。他的一生反映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政治变迁和历史发展。
《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不仅记录了钟繇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成就,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钟繇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社会影响力,使他成为三国时期不可或缺的历史人物。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