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拜宠征东将军。其冬,孙权扬声欲至合肥,宠表召兖、豫诸军,皆集。贼寻退还,被诏罢兵。宠以为“今贼大举而还,非本意也,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而倒还乘虚,掩不备也”。表不罢兵。后十余日,权果更来,到合肥城,不克而还。其明年,吴将孙布遣人诣扬州求降,辞云:“道远不能自致,乞兵见迎。”刺史王淩腾布书,请兵马迎之。宠以为必诈,不与兵,而为淩作报书曰:“知识邪正,欲避祸就顺,去暴归道,甚相嘉尚。今欲遣兵相迎,然计兵少则不足相卫,多则事必远闻。且先密计以成本志,临时节度其宜。”宠会被书当入朝,敕留府长史:“若淩欲往迎,勿与兵也。”淩于后索兵不得,乃单遣一督将步骑七百人往迎之。布夜掩击,督将迸走,死伤过半。初,宠与淩共事不平,淩支党毁宠疲老悖谬,故明帝召之。既至,体气康强,见而遣还。宠屡表求留,诏报曰:“昔廉颇强食,马援据鞍,今君未老而自谓已老,何与廉、马之相背邪?其思安边境,惠此中国。”

诗句

四年,拜宠征东将军。其冬,孙权扬声欲至合肥,宠表召兖、豫诸军,皆集。贼寻退还,被诏罢兵。宠以为“今贼大举而还,非本意也,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而倒还乘虚,掩不备也”。表不罢兵。

译文

在第四年,张宠被任命做征东将军。冬季时,孙权扬言要来合肥,张宠上表要求召集徐州、河南等各州的军队,军队都集结起来。然而不久,敌军就撤退了,朝廷下诏让军队解散。张宠认为:“现在敌军大规模撤退,并非他们的真实意愿,这一定是想假装撤退来使咱们的军队疲于奔命,然后趁机返回攻击我们毫无准备的地方。”因此他没有下令解除军队状态。十多天后,孙权果然又率军前来,来到合肥城外,未能攻破城池后便回去了。那年的下一年,吴国将领孙布派人到扬州请求投降,他说:“路途遥远不能亲自前来,请求派兵接应。”刺史王凌将孙布的投降文书呈给张宠,并请他派兵马去迎接。张宠认为孙布必定是诈降,所以没有派兵,而是为王凌写了一封回绝投降的信。信中写道:“知道对方是否真心归顺,想要避祸趋利归顺正道,远离暴政回归道德,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现在我打算派兵去迎接,但考虑到兵力太少则不足以互相保护,太多了则消息必然会传得远。而且先密计以符合我的初衷,临时再灵活调整策略。”张宠收到信件后正要入朝,却命令留府长史说:“如果王凌想去迎接,就不要派兵了。”后来王凌索要兵员未果,只得自己单独派遣一个督将带着步兵骑兵七百人前去迎接。孙布夜间偷袭,督将逃窜,死伤过半。

注释

  • 四年:指公元234年。
  • 拜宠征东将军:张宠被任命为征东将军。
  • 其冬:冬季时。
  • 孙权扬声欲至合肥:孙权扬言要来合肥。
  • 宠表召兖、豫诸军:张宠向朝廷上告,调徐州和河南等地的军队集结。
  • 贼寻退还:敌军不久就撤退了。
  • 被诏罢兵:朝廷下诏书令军队解散。
  • 宠以为:张宠认为。
  • “今贼大举而还”:现在敌军大规模撤退。
  • 非本意也:并非他们的真实意愿。
  • 此必欲伪退:这一定是想假装撤退使咱们的军队疲于奔命。
  • 而倒还乘虚:然后趁机返回攻击我们毫无准备的地方。
  • 其思安边境:他们想要安定边疆。
  • 惠此中国:让中国得到恩惠。

赏析

张宠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局势的判断和应对策略。他通过分析孙权的企图与实际行动,指出了孙权的真正意图是为了诱使己方军队分散注意力,从而趁虚而入发动攻势。张宠的策略体现了他对战争形势的敏锐洞察和冷静判断能力,以及对敌方心理的深刻理解。他的建议虽然没有成功实施,但他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得到了体现,也为后来的战争提供了参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