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汉初兴,多王子弟,至于太强,辄为不轨,上则几危社稷,下则骨肉相残,其后惩戒,以为大讳。自光武以来,诸王有制,惟得自娱于宫内,不得临民,干与政事。其与交通,皆有重禁,遂以全安,各保福祚。此则前世得失之验也。近袁绍、刘表各有国土,土地非狭,人众非弱,以适庶不分,遂灭其宗祀。此乃天下愚智所共嗟痛。

大行皇帝览古戒今,防芽遏萌,虑于千载。是以寝疾之日,分遣诸王,各早就国,诏策殷勤,科禁严峻,其所戒敕,无所不至。诚欲上安宗庙,下全诸王。使百世相承,无凶国害家之侮也。大王宜上惟太伯顺父之志,中念河间献王、东海王强恭敬之节,下当裁抑骄恣荒乱以为警戒。而闻顷至武昌以来,多违诏敕,不拘制度,擅发诸将兵治护宫室。又左右常从有罪过者,当以表闻,公付有司,而擅私杀,事不明白。大司马吕岱亲受先帝诏敕,辅导大王,既不承用其言,令怀忧怖。华锜先帝近臣,忠良正直,其所陈道,当纳用之,而闻怒锜,有收缚之语。又中书杨融,亲受诏敕,所当恭肃,云“正自不听禁,当如我何?”闻此之日,大小惊怪,莫不寒心。

诗句

昔汉初兴,多王子弟,
至太强,辄为不轨,上则几危社稷,
下则骨肉相残。其后惩戒,以为大讳。
自光武以来,诸王有制,
惟得自娱于宫内,不得临民,
干与政事。其与交通,皆有重禁,
遂以全安,各保福祚。
此则前世得失之验也。

译文

汉朝初期,众多王族后代因过于强大而开始不法行为,他们要么危及国家,要么导致家族内部自相残杀。此后,为了警戒后人,朝廷制定了严格的禁令来禁止这种行为,使得这些行为不再出现。自从光武帝以后,对诸侯王进行了严格限制,只允许他们在宫内娱乐,不能干预政治事务。对于那些私下与诸侯王交往的人和事,都有严密的禁令,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使各个诸侯王都能保持他们的福分和运气。这是前代成功与失败的教训。

注释

  1. 昔汉初兴: 指的是东汉初年,当时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由于他的儿子们势力过大,最终导致了皇位的争夺和国家的不稳定。
  2. 多王子弟: 许多王公贵族的后代,这里特指那些因为出身高贵而有野心或能力过人的年轻人。
  3. 至太强: 到了他们变得过于强大的时候。
  4. 辄为不轨: 总是做出不正当的行为。
  5. 上则几危社稷: 对上来说几乎危害到国家的安全。
  6. 下则骨肉相残: 在下位的亲属中互相残害。
  7. 其后惩戒: 从那时起就加以警戒和惩处。
  8. 自光武以来: 从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开始。
  9. 诸王有制: 对诸侯王进行制度上的约束和管理。
  10. 惟得自娱于宫内,不得临民,干与政事: 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宫室中娱乐,不能干预国政。
  11. 与其交通,皆有重禁: 对于与诸侯王的来往,都有严格的禁令。
  12. 遂以全安,各保福祚: 因此能够保证国家的安定和各个诸侯王的福分。
  13. 此则前世得失之验也: 这是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14. 近袁绍、刘表各有国土,土地非狭,人众非弱: 指袁绍和刘表拥有各自的领土,虽然土地辽阔、人口众多。
  15. 以适庶不分,遂灭其宗祀: 因为嫡庶不分而导致宗族被毁灭。
  16. 此乃天下愚智所共嗟痛: 这个事实是天下百姓共同哀叹痛惜的事情。
  17. 大行皇帝览古戒今: 即指曹操,他在临终前告诫后代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18. 防芽遏萌,虑于千载: 防止萌芽状态的问题发展成严重的状况,并考虑到千年后的影响。
  19. 是以寝疾之日,分遣诸王: 即曹操在病重时,将诸子分封到各地为王。
  20. 诏策殷勤,科禁严峻: 颁布诏书,命令严厉,对诸侯王的行为有着严格的要求。
  21. 诚欲上安宗庙,下全诸王: 曹操的真正目的是让祖宗的祭祀得以安宁,同时也保证各个诸侯王的平安。
  22. 使百世相承,无凶国害家之侮也: 希望这种秩序能够延续下去,避免后世子孙遭受战乱和灾难的痛苦。
  23. 大王宜上惟太伯顺父之志: 建议大王应当效仿周朝的开国功臣太伯(即吴太伯),顺从父亲的遗愿。
  24. 中念河间献王、东海王强恭敬之节: 同时铭记河间献王和东海王刘强的恭谨守礼。
  25. 下当裁抑骄恣荒乱以为警戒: 应该抑制那些骄傲放纵、荒废政务的行为作为警诫。
  26. 而闻顷至武昌以来: 但是近来听说您到达武昌之后。
  27. 多违诏敕: 多次违反朝廷的诏令。
  28. 不拘制度: 不考虑规章制度。
  29. 擅发诸将兵治护宫室: 私自调动将领军队来修建宫殿。
  30. 又左右常从有罪过者: 还有身边的侍从官员中有犯过错误的。
  31. 当以表闻,公付有司: 需要报告给朝廷,由有关部门处理。
  32. 而擅私杀: 而是私自处置,没有上报朝廷。
  33. 事不明白: 事情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
  34. 大司马吕岱亲受先帝诏敕: 大司马吕岱亲自接受先帝的诏令和敕令。
  35. 辅导大王: 辅助和教导您。
  36. 既不承用其言,令怀忧怖: 但您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让他心中忧虑恐惧。
  37. 华锜先帝近臣: 华锜是先帝的亲近大臣。
  38. 忠良正直: 忠诚善良。
  39. 其所陈道: 他所提出的建议。
  40. 当纳用之: 应该采纳并实施它。
  41. 而闻怒锜: 然而听说您对华锜发怒。
  42. 收缚之语: 有逮捕并关押他的话。
  43. 又中书杨融: 还有中书的杨融。
  44. 所当恭肃: 应该保持恭敬严肃的态度。
  45. 云正自不听禁: 说他自己不听朝廷的命令。
  46. 当如我何?: 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47. 闻此之日: 听到这些话的那天。
  48. 大小惊怪,莫不寒心: 所有人都感到惊讶和害怕。

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对孙权发出的劝诫和警示,旨在维护皇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通过回顾历史上的成功和失败例子,曹操强调了君主应如何治理国家以及对待诸侯王的重要性。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孙权未来行为的关切以及对遵守规矩的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逻辑清晰,通过历史典故的运用,深刻阐述了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