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汉初兴,多王子弟,至于太强,辄为不轨,上则几危社稷,下则骨肉相残,其后惩戒,以为大讳。自光武以来,诸王有制,惟得自娱于宫内,不得临民,干与政事。其与交通,皆有重禁,遂以全安,各保福祚。此则前世得失之验也。近袁绍、刘表各有国土,土地非狭,人众非弱,以适庶不分,遂灭其宗祀。此乃天下愚智所共嗟痛。
大行皇帝览古戒今,防芽遏萌,虑于千载。是以寝疾之日,分遣诸王,各早就国,诏策殷勤,科禁严峻,其所戒敕,无所不至。诚欲上安宗庙,下全诸王。使百世相承,无凶国害家之侮也。大王宜上惟太伯顺父之志,中念河间献王、东海王强恭敬之节,下当裁抑骄恣荒乱以为警戒。而闻顷至武昌以来,多违诏敕,不拘制度,擅发诸将兵治护宫室。又左右常从有罪过者,当以表闻,公付有司,而擅私杀,事不明白。大司马吕岱亲受先帝诏敕,辅导大王,既不承用其言,令怀忧怖。华锜先帝近臣,忠良正直,其所陈道,当纳用之,而闻怒锜,有收缚之语。又中书杨融,亲受诏敕,所当恭肃,云“正自不听禁,当如我何?”闻此之日,大小惊怪,莫不寒心。
诗句
昔汉初兴,多王子弟,
至太强,辄为不轨,上则几危社稷,
下则骨肉相残。其后惩戒,以为大讳。
自光武以来,诸王有制,
惟得自娱于宫内,不得临民,
干与政事。其与交通,皆有重禁,
遂以全安,各保福祚。
此则前世得失之验也。
译文
汉朝初期,众多王族后代因过于强大而开始不法行为,他们要么危及国家,要么导致家族内部自相残杀。此后,为了警戒后人,朝廷制定了严格的禁令来禁止这种行为,使得这些行为不再出现。自从光武帝以后,对诸侯王进行了严格限制,只允许他们在宫内娱乐,不能干预政治事务。对于那些私下与诸侯王交往的人和事,都有严密的禁令,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使各个诸侯王都能保持他们的福分和运气。这是前代成功与失败的教训。
注释
- 昔汉初兴: 指的是东汉初年,当时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由于他的儿子们势力过大,最终导致了皇位的争夺和国家的不稳定。
- 多王子弟: 许多王公贵族的后代,这里特指那些因为出身高贵而有野心或能力过人的年轻人。
- 至太强: 到了他们变得过于强大的时候。
- 辄为不轨: 总是做出不正当的行为。
- 上则几危社稷: 对上来说几乎危害到国家的安全。
- 下则骨肉相残: 在下位的亲属中互相残害。
- 其后惩戒: 从那时起就加以警戒和惩处。
- 自光武以来: 从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开始。
- 诸王有制: 对诸侯王进行制度上的约束和管理。
- 惟得自娱于宫内,不得临民,干与政事: 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宫室中娱乐,不能干预国政。
- 与其交通,皆有重禁: 对于与诸侯王的来往,都有严格的禁令。
- 遂以全安,各保福祚: 因此能够保证国家的安定和各个诸侯王的福分。
- 此则前世得失之验也: 这是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 近袁绍、刘表各有国土,土地非狭,人众非弱: 指袁绍和刘表拥有各自的领土,虽然土地辽阔、人口众多。
- 以适庶不分,遂灭其宗祀: 因为嫡庶不分而导致宗族被毁灭。
- 此乃天下愚智所共嗟痛: 这个事实是天下百姓共同哀叹痛惜的事情。
- 大行皇帝览古戒今: 即指曹操,他在临终前告诫后代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 防芽遏萌,虑于千载: 防止萌芽状态的问题发展成严重的状况,并考虑到千年后的影响。
- 是以寝疾之日,分遣诸王: 即曹操在病重时,将诸子分封到各地为王。
- 诏策殷勤,科禁严峻: 颁布诏书,命令严厉,对诸侯王的行为有着严格的要求。
- 诚欲上安宗庙,下全诸王: 曹操的真正目的是让祖宗的祭祀得以安宁,同时也保证各个诸侯王的平安。
- 使百世相承,无凶国害家之侮也: 希望这种秩序能够延续下去,避免后世子孙遭受战乱和灾难的痛苦。
- 大王宜上惟太伯顺父之志: 建议大王应当效仿周朝的开国功臣太伯(即吴太伯),顺从父亲的遗愿。
- 中念河间献王、东海王强恭敬之节: 同时铭记河间献王和东海王刘强的恭谨守礼。
- 下当裁抑骄恣荒乱以为警戒: 应该抑制那些骄傲放纵、荒废政务的行为作为警诫。
- 而闻顷至武昌以来: 但是近来听说您到达武昌之后。
- 多违诏敕: 多次违反朝廷的诏令。
- 不拘制度: 不考虑规章制度。
- 擅发诸将兵治护宫室: 私自调动将领军队来修建宫殿。
- 又左右常从有罪过者: 还有身边的侍从官员中有犯过错误的。
- 当以表闻,公付有司: 需要报告给朝廷,由有关部门处理。
- 而擅私杀: 而是私自处置,没有上报朝廷。
- 事不明白: 事情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
- 大司马吕岱亲受先帝诏敕: 大司马吕岱亲自接受先帝的诏令和敕令。
- 辅导大王: 辅助和教导您。
- 既不承用其言,令怀忧怖: 但您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让他心中忧虑恐惧。
- 华锜先帝近臣: 华锜是先帝的亲近大臣。
- 忠良正直: 忠诚善良。
- 其所陈道: 他所提出的建议。
- 当纳用之: 应该采纳并实施它。
- 而闻怒锜: 然而听说您对华锜发怒。
- 收缚之语: 有逮捕并关押他的话。
- 又中书杨融: 还有中书的杨融。
- 所当恭肃: 应该保持恭敬严肃的态度。
- 云正自不听禁: 说他自己不听朝廷的命令。
- 当如我何?: 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 闻此之日: 听到这些话的那天。
- 大小惊怪,莫不寒心: 所有人都感到惊讶和害怕。
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对孙权发出的劝诫和警示,旨在维护皇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通过回顾历史上的成功和失败例子,曹操强调了君主应如何治理国家以及对待诸侯王的重要性。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孙权未来行为的关切以及对遵守规矩的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逻辑清晰,通过历史典故的运用,深刻阐述了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