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游罕神遇,妙善自玄同。
彻彼虚明域,暧然尘有封。
众阜平寥廓,一岫独凌空。
霄景凭岩落,清气与时雍。
有标造神极,有客越其峰。
长河濯茂楚,险雨列秋松。
危步临绝冥,灵壑映万重。
风泉调远气,遥响多喈嗈。
遐丽既悠然,馀盼觌九江。
事属天人界,常闻清吹空。
【赏析】:
这首诗写庐山的秀美风光,并表达了诗人游览后的感受。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的词汇,如“超游”、“玄同”、“凌空”、“窈冥”等来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同时,诗人通过对庐山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 第一句:“超游罕神遇。”
- 注释:在高远的地方游玩,与神灵相遇。
- 赏析: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庐山之游的超凡脱俗的体验,强调了其精神境界的高远。
- 第二句:“妙善自玄同。”
- 注释:心灵美好,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
- 赏析:这里诗人通过“妙善”和“玄同”两个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与宇宙万物合一的境界。
- 第三句:“彻彼虚明域。”
- 注释:穿越那空虚明亮的世界。
- 赏析:这里的“虚明域”指庐山的幽静和神秘,体现了诗人对于这种环境的高度欣赏。
- 第四句:“暧然尘有封。”
- 注释:昏暗的尘世被隔离在界限之外。
- 赏析:此句描绘了庐山的自然美景与人间喧嚣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纯净自然的向往。
- 第五句:“众阜平寥廓。”
- 注释:众多山阜平缓而辽阔。
- 赏析:这句描绘出庐山广阔的山景,使人感到开阔和自由。
- 第六句:“一岫独凌空。”
- 注释:一座山峰独自耸立,高高凌空。
- 赏析:这句话突出了庐山的壮观和孤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 第七句:“霄景凭岩落。”
- 注释:天空的景象随着岩石的高低而变化。
- 赏析:通过观察岩石和天空的互动,诗人展现了一种动态的自然景观,使观者仿佛能体验到庐山的变幻莫测。
- 第八句:“清气与时雍。”
- 注释:清新的山风和煦地吹拂而来。
- 赏析:这里描述了庐山的气候特征,也象征着心灵的平和与净化。
- 第九句:“有标造神极。”
- 注释:有象征性的标记能够达到至圣的境界。
- 赏析:诗人以“神极”来形容自己或庐山的非凡与神圣,强调其不可侵犯的地位。
- 第十句:“有客越其峰。”
- 注释:有一位客人越过山峰。
- 赏析:这里的“过客”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其他访客,都强调了对自然的亲近和探索。
- 第十一句:“长河濯茂楚。”
- 注释:长长的河流洗涤着茂盛的树木。
- 赏析: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庐山周边的自然风光,尤其是水和植被的和谐共处。
- 第十二句:“险雨列秋松。”
- 注释:秋季的风雨在松树间排列成队。
- 赏析:通过描述风雨对树木的侵袭,诗人传达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秋天特有的萧瑟之美。
- 第十三句:“危步临绝冥。”
- 注释:艰难地行走在悬崖边缘。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艰辛和挑战,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 第十四句:“灵壑映万重。”
- 注释:深深的山谷反射出无数的光线。
- 赏析:这里的“灵壑”形容庐山的山谷深邃而神秘,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 第十五句:“风泉调远气。”
- 注释:风声和泉水相互调和,传递着远方的气息。
- 赏析:这一节进一步描绘了庐山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 第十六句:“遥响多喈嗈。”
- 注释:远远的声音听起来像歌声。
- 赏析:通过声音的描绘,诗人捕捉到了自然声响的独特韵味,增加了文本的感染力。
- 第十七句:“遐丽既悠然。”
- 注释:远方的美丽让人心旷神怡。
- 赏析:最后两句总结了整个诗歌的主题,即庐山的自然美景给诗人带来的愉悦和放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