黮黮重云,习习和风。
黍华陵巅,麦秀丘中。
靡田不播,九谷斯丰。
奕奕玄霄,蒙蒙甘溜。
黍发稠华,禾挺其秀。
靡田不殖,九谷斯茂。
无高不播,无下不植。
芒芒其稼,参参其穑。
蓄我王委,充我民食。
玉烛阳明,显猷翼翼。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内容主要从诗歌的标题、注释以及关键字句中寻找线索,诗歌的情感可以从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的意境、诗歌的表现手法等来分析,答题时,首先指出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诗以赋为主,兼用比兴。“黍华”二句,先写黍稷生长于高岗,后写麦子生长在低处;三、四句,先写田畴无荒废之地,后写谷物无不满仓。五、六句,由黍稷生长于高岗引出“九谷斯丰”;“奕奕”以下六句,写禾稻丰收之状;七、八句,写农夫的辛劳与收获;最后两句,写君王的恩泽与民食充盈。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的态度。本诗是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的第四年(建武四年)所作。《补亡诗》是一首颂扬新君、歌颂新朝的作品。“靡田不播”,指天下没有荒废之处;“无下不植”,指没有荒弃的田地。这是说,天下的田畴没有一处不被播种;“参参”二句,意思是庄稼成林、农事繁忙。这是说,田野里的庄稼长势正旺,农夫们忙于耕作。诗人通过这一系列景象描绘出当时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3.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和语言。全诗运用了铺陈排比的修辞手法,把丰收的景象写得十分具体、生动。“黍华陵巅”“麦秀丘中”描写的都是黍麦成熟后的景象。“靡田不播”一句,用排比句表现了普天之下,没有荒废的地方。“玄霄”一词,原意是天空云彩的颜色,这里指庄稼茂盛的样子。“甘溜”二字,形容的是甘甜的水流,暗喻的是丰收之水。“黍发稠华”“禾挺其秀”两句,写黍稷长得又稠密又茂盛。“无高不播”“无下不植”,写庄稼生长的范围非常广泛,无一草一木被忽视。“芒芒其稼”“参参其穑”,写庄稼成林,农民忙于耕种。“蓄我王委”句意为储备粮食以备朝廷之需,“充我民食”意为充实百姓的粮食。“玉烛阳明”四句,写太阳正当中,光明正大,皇上圣明,贤臣辅佐,国家兴旺发达。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本诗是歌颂刘秀登基以后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颂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