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蒙嘉运,矫迹入崇贤。
假翼鸣凤条,濯足升龙渊。
玄冕无丑士,冶服使我妍。
轻剑拂鞶厉,长缨丽且鲜。
谁谓伏事浅,契阔逾三年。
薄言肃后命,改服就藩臣。
夙驾寻清轨,远游越梁陈。
感物多远念,慷慨怀古人。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每句八句,共三十二句,是五言律诗的典范。此诗前半部分写吴王送别,后半部分写诗人感怀。“谁谓伏事浅,契阔逾三年”,用典表达诗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答案】

译文:

从前我蒙受皇上恩惠,在仕途上步步高升,进入朝廷任大官。假借君王的羽翼鸣响凤凰之条,洗去身上的污垢登上龙渊。

黑色帽子没有丑陋的人,穿着华丽的服装使我变得漂亮。佩带着宝剑拂拭着剑柄和鞘,长缨鲜艳美丽且又鲜亮。

谁还认为侍奉君王的事浅显?离别之后思念更加深厚,时间越长越显得珍贵。我肃然接受君王的命令,改换服饰就藩于边地。

早起驾车寻找清远的轨道,远游越梁陈国。被外物所感动而产生深远的怀念,慷慨激昂地怀念古代的人。

赏析:

首联两句:“在昔蒙嘉运,矫迹入崇贤。”意思是,从前我蒙受皇上的恩惠,仕途步步高升,进入朝廷任大官。“嘉运”指皇帝的恩德,“矫迹”指改变原来的志向。这两句交代了诗人因受到皇恩而步入仕途,并进入了朝廷担任重要职务。“矫迹”一词,意谓改变自己原来的身份和志向,以适应新的情况。诗人在官场中逐渐崭露头角,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从而一步步地走上了高位,成为国家的重要官员。

颔联两句:“假翼鸣凤条,濯足升龙渊。”意思是,借助君王的羽翼鸣响凤凰之条,洗净自己的污垢登上龙渊。“假翼”比喻借助外力或他人的力量。“凤条”指的是凤凰羽毛,比喻高官显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得到皇恩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更高的荣誉和地位,并开始在政治上施展才华。同时,这两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有才能的人的重视和推崇,使得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机遇。

颈联两句:“玄冕无丑士,冶服使我妍。”意思是,黑色的帽子没有丑陋的人,穿着华丽的服装使我变得漂亮。“玄冕”指黑色的帽子,象征着高贵的地位。“冶服”是指华丽的衣服。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朝廷中的形象,他身穿华丽衣服,戴着黑色的帽子,显得格外庄重和威严。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形象的要求和期望,要求他们既要有才华和能力,也要注重仪表和风度。

接下来几句都是诗人抒发感慨之情的内容。尾联两句:“谁谓伏事浅,契阔逾三年。”意思是,谁还认为伺候君王的事浅显?离别之后思念更加深厚,时间越长越显得珍贵。“伏事”指的是侍奉君王的工作或职责。“契阔”是指长时间分离或别离。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与君王之间的深厚感情和不舍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君臣关系的重视和重视程度。

最后两句:“薄言肃后命,改服就藩臣。”意思是,我肃然接受君王的命令,改换服饰就藩于边地。“后命”指的是君王的命令或指示。“改服”是指换上新的服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服从君令、忠诚守职的态度。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忠诚履职的要求和重视程度。

尾联两句:“夙驾寻清轨,远游逾梁陈。”意思是,清晨驾车追寻清正的轨迹,远游越过梁陈之地。“晨驾”指的是清晨驾车出行。“清轨”指的是清正的轨道或道路。“梁陈”指的是当时的地名,这里指代整个国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纷扰、追求清净生活的愿望。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精神境界和生活追求的关注和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