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
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逾。
恬旷苦不足,烦促每有馀。
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
穆如洒清风,焕若春华敷。
自昔同寮寀,于今比园庐。
衰疾近辱殆,庶几并悬舆。
散发重阴下,抱杖临清渠。
属耳听莺鸣,流目玩鯈鱼。
从容养馀日,取乐于桑榆。
答何劭诗三首 其一
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
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逾。
恬旷苦不足,烦促每有馀。
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
注释:
吏道何其迫:官途多么狭窄。
窘然坐自拘:因处境窘迫而感到拘束。
缨緌:古代官帽的带子和帽沿下垂的部分。
徽纆:官帽的装饰物。
文宪:指法律条文。
恬旷:指心境闲适。
烦促:忙碌紧张。
余日:指剩余的日子。
桑榆:指夕阳,这里借指晚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应何劭之邀所作的《答何劭书》中的第三首。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于自然、友情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诗人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不满和无奈。他觉得自己被逼得喘不过气来,只能坐在那里束手无策。这种情绪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咏怀》八十二首之四十四中就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句子。
第二句“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逾”,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法律条文的反感和不满。他认为,那些繁琐的法律条文就像是一根绳索,将自己牢牢地束缚住了,让他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第三句“恬旷苦不足,烦促每有馀”,诗人开始转变语气,转而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认为,虽然官场的生活让他感到压力重重,但相比之下,他还是更喜欢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这种情感在他其他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如在《归园田居五首》中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句子。
接下来四句,诗人通过描写朋友赠送的新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他认为朋友的关心和帮助使他感到非常温暖,使他更加珍惜这份友谊。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游乐的喜爱,希望在闲暇之余能够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设想。他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可能很快就会需要坐上马车去医院了。但他仍然希望能够保持健康,继续享受美好的生活。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他在其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感情色彩的作品,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述和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