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兴化,实在良守。
悠悠建平,皇泽未流。
朝选于众,乃子之授。
南荆注望,心乎克副。
【注释】
弘道兴化:弘扬道德教化,振兴文化。
实:的确。良守:贤明的太守。
悠悠:遥远。
皇泽:皇恩。未流:未及。
南荆:指南方的楚地。注望:期望。克副:能完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为建平太守李叔龙写的一篇赠诗。全诗四句,表达了诗人对李叔龙的期望和祝福。
“弘道兴化”,首句即直陈其事,点明题旨,表明诗人要为李叔龙作一首颂扬其功德、美政的诗,希望他能像孔子一样,发扬光大教化之业。
“实在良守”一句,是对李叔龙的称誉之词。良守,指贤明有才能的官吏,这里是指李叔龙。
“悠悠建平”,写李叔龙治下的建平,地处偏远,远离朝廷(“皇泽”),因此,百姓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
“皇泽未流”,则进一步揭示出建平远离朝廷的原因。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所以朝廷的仁爱之政不能到达建平,百姓们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关照。“皇泽未流”,是说建平百姓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
“朝选于众,乃子之授”,两句紧承上两句的意思,写李叔龙被朝廷选拔为建平太守,并得到了人们的称赞。“乃子之授”中的“乃”字,既是指代李叔龙本人,又表示这是朝廷对他的任命或委派。
“南荆注望,心乎克副”,两句写李叔龙赴任建平时,当地百姓对他寄予很高的期待和信任,希望他能够完成使命,造福一方。其中,“南荆注望”中的“荆”字,指的就是南方的楚国;“克副”则表示一定能完成使命。
整首诗语言质朴,但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李叔龙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