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者易为饮。
饥者易为食。
方丈日在前。

【注释】

渴者易为饮:口渴的人,就很容易得到水。渴:渴望喝水。

饥者易为食:饥饿的人,就很容易得到食物。饥:饥饿。

方丈日:指太阳。一曰“方丈”指方形的土坛,即土坛,也作“方丈”,这里泛指土地庙。

前:前面或前面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诫诗,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首句“渴者易为饮”,以渴者得水为例,说明人饿了会想吃东西,但若没有水喝,就会渴死;而水是生命之源,因此说“渴者易为饮”。第二句“饥者易为食”,也是以饿者得食为例,说明人在饥饿时想吃东西,但若没有食物吃,就会饿死;同样地,食物是生存的基柱,因此说“饥者易为食”。这两句诗都用了比喻的方法,把人的生理需求与吃饭喝水联系起来,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更具有说服力。第三、四句则直接点明主题,说“方丈日在前”,意思是说太阳在天空中照耀着大地,阳光普照,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光明。这里,太阳被人格化了,成为了一种神圣的象征。诗人用这种象征意义来劝导人们珍惜粮食,不要浪费。最后一句“方丈日”又是指太阳。这里的“方丈”指的是土地庙,是一种祭祀的场所。在古代,人们常常到土地庙里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平安顺利。诗人在这里用“方丈日”作为结尾,既是对前两句的解释,也是对整首诗的总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