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道在儒,弘儒由人。
显允鲁侯,文质彬彬。
笔下摛藻,席上敷珍。
前疑既辨,旧史惟新。
惟新尔史,既辨尔疑。
延我寮友,讲此微辞。

【注释】

贾谧:东汉末人,字敬文,汉献帝时为侍中,后封鲁恭王。晋武帝时拜为尚书左仆射。坐:因。

《汉书》:《汉书》是班固编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共一百篇,记载了西汉一代的历史。诗:指《汉书》中的一篇文章。

治道在儒:治国之道在于儒学。在:处在;在……方面。

弘儒由人:弘扬儒家学说需要人的修养。弘:弘扬、发扬。

显允鲁侯:显耀的鲁侯(即周公旦)。鲁侯:周公旦的尊称。

文质彬彬:文采与质朴并重。彬彬:形容文雅的样子。

笔下摛藻:笔底生花,比喻文才横溢。摛:文采飞扬。藻:草木的茎叶,这里指文采。

席上敷珍:宴席上有珍贵的东西。敷:铺陈。

前疑既辨:以前的种种疑虑已经消除了。

旧史惟新:旧史书只有新意。唯:只。

惟新尔史:希望你们的史学能够更新。惟:期望。

尔:你。尔史:你的史学。

延我寮友:请我的好友来作客。寮:同“僚”,朋友的意思。

讲此微辞:讲述这篇短小的议论。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治国之道在于儒学,要弘扬儒学,需要有人才。周公旦以德行显耀于世,他的为人和为政都很有文采,他的著作被广泛传播,他的言行举止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的种种疑虑都已经消除了,现在只有新的史学作品出现。我们希望大家能更新你们的史学,让它更加丰富多彩。我们欢迎你们来作客,谈论这篇短小而富有文采的议论文章。

这首诗的主题是弘扬儒学。诗人首先肯定了儒学对治国的作用,认为治国之道在于儒学。接着,诗人又赞扬了周公旦的为人和为政都有文采,他的言行举止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新史学的期望,希望它能更新人们的观念,让人们的思想更加丰富。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充满了热情和激情。它通过赞美周公旦的为人和为政都有文采,以及他的言行举止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达了对儒学和历史学的重视。同时,它也通过表达对新史学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新思想、新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