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
丈夫何在西击胡。吏卖马。
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
【注释】
- 桓帝:东汉皇帝刘宏的字。初:开始。
- 童谣:民间口头流传的歌谣,内容多反映人民的疾苦和要求。
- 青:指小麦尚未成熟,颜色是浅绿或青白色。
- 大麦枯:指大麦已经干枯。
- 获者:指收获的人。妇与姑:妇女和婆婆。
- 丈夫:泛指成年男子。何在西击胡:男子们到哪里去了?
- 胡:指匈奴。吏:官长。卖马:把马卖掉。
- 君具车:你准备车辆。具,准备。
- 咙(lóng)胡:唱胡曲,即《胡歌》。咙,喉嗓。
【译文】
春天小麦还没有熟,秋天大麦都枯黄。谁去收割呢?妇女和婆婆,丈夫们都到西边抗击匈奴去了!
官吏们把马儿都卖掉,请给我鼓起勇气来为你们唱胡歌。
【赏析】
本诗选自《文苑英华》卷九二四。这首诗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民歌。从表面来看,它似乎只是揭露了官吏的腐败现象,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但实际上,诗人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这些。
诗中“谁当获者妇与姑”两句,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那个时代,农民是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被剥夺了一切权利。在封建统治下,广大农民只能听命于官府,而官吏们则利用手中权力,肆意掠夺农民的利益,把他们逼得走投无路。因此,农民们只好拿起武器,反抗官府的统治。这两句诗,正是对农民起义的一种形象概括。
诗人又描绘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丈夫何在西击胡”,表现了劳动人民对于统治者的怨恨情绪;“吏卖马”则揭露了统治者残酷压迫劳动人民的事实。
诗人发出了正义的呼声:“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也寄托了他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