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显目兮黑云多。月不见视兮风非沙。
从恣蒙水诚江河。州流灌注兮转扬波。
辟柱槙到忘相加。天门狭小路彭池。
无因以上如之何。兴诗教海兮诚难过。
【注释】
日不显目:阳光被云遮住,看不清太阳。月不见视:月亮被云遮住,看不见。黑云:乌云。风非沙:狂风像沙一样乱吹。恣:随意。蒙水:蒙受雨水滋润。从恣蒙水诚江河:任由雨水滋润的河流就像黄河一样奔腾。辟柱槙(bì zhú)到忘相加:大树枝干交错在一起,好像忘记了互相加在一起。天门狭小路彭池:天门山的道路狭窄,像彭湖那样深广。无因以上如之何:没有办法到达那里。兴诗教海:启发人们诗歌中的教化。难:难以做到。
【译文】
太阳被云遮住,看不见它的光亮;月亮被云遮住,看不见它的光辉。狂风像沙石似的乱飞,任凭雨水滋润的河流就像黄河一样奔腾。树枝交错在一起,好像忘记了互相加在一起。天门山的道路狭窄,像彭湖那样深广。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到达那里。诗歌中蕴含的教化难以做到。
【赏析】
这是一首拟人化手法的山水小赋。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把风雨、云雾、河水等自然现象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感情和意志,通过这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风雨的肆虐,以及山河的雄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全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诗的前四句是第一段,写“风雨”。作者抓住风雨变幻的特点,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出风雨交加之时的景象。首句“日不显目兮黑云多”,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乌云密布,遮蔽太阳的情景,渲染出天气恶劣,风雨将至的气氛。接着写“月不见视兮风非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乌云遮蔽月光,狂风卷起漫天沙尘的情景,进一步表现出暴风雨的来临,为下文雨势的猛烈做了铺垫。“从恣蒙水诚江河”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河水暴涨,波涛汹涌的景象。“肆意”是任意的意思,形容河水暴涨的样子。“河”指黄河,这里借指江河。河水泛滥成灾的情景,既突出了暴风雨的猛烈,也暗示了诗人对人民遭受灾害的深切同情。最后两句写“辟柱槙到忘相加”,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狂风暴雨肆虐,树木折断,枝干交错,仿佛忘记了相互支撑的情景。“天门狭小路彭池”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天门狭窄,道路险峻,深广无边的彭湖景象。“天门山”指庐山的东林寺,位于庐山西北麓,三面临涧,形势极为险峻。“无因以上如之何”,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诗人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却无法找到通往安全之地的途径的感慨。
诗的后四句是第二段,写“山”。首句“辟柱槙到忘相加”,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山高林密,枝叶茂盛,好像忘记了相互连接在一起。这两句既点明山势险峻,又暗示了诗人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的艰难处境。次句“天门狭小路彭池”,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天门狭窄,道路险峻,深广无边的彭湖景色。“天门山”指庐山的南面山峰。“天门狭小”是说天门狭窄,难以通过。“路彭池”指庐山脚下的大江彭泽之水。这句诗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天门山狭窄难通的险恶环境,虚写彭泽之水深广无边的浩瀚江流,使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第三句“无因以上如之何”,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诗人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却无法找到通往安全之地的途径的感慨,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末句“兴诗教海兮诚难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诗歌的心情。
这首诗以“风雨”为题材,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了风雨的猛烈和山势的险峻,同时寄寓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担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