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鼓染乌头,闻鼓白门里。
揽裳抱履走,保冥不轻纪。
【注释】:
三鼓染乌头,闻鼓白门里(听到三更鼓声)
揽裳抱履走,保冥不轻纪(抱着衣襟和鞋子急忙逃跑)
【赏析】:
此诗为汉光武帝刘秀在平定王郎叛乱后所作。《后汉书·刘秀传》载:“及至城阳,乃以帝位让之。诸将固争,至于流汗。车驾因就乘舆御服冠,遂定河北。”《后汉书》卷四十九《王郎传》亦载:“(建武元年正月)甲子夜,王郎兵入蓟,烧市桥,攻郡县,所到尽下。……于是乃发幽州突骑五千人于无终口,欲解其东围;又发属国六千骑出昌平,与幽州突骑合击郎。郎众大败,遁走入匈奴。”王郎败亡,刘秀还定都洛阳,是为东汉的建立。
刘秀平定河北之后,即“诏告天下”:“予小子刘秀,敢用玄牡,敢昭告予皇皇后帝:皇帝敬听!”(见《后汉书》)“玄牡”,指黑公牛,取其刚强之意,表示平定天下之志。
《上声歌八首》是汉代乐府诗歌中的一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著录,《上声歌》有《绕朝》、《缓歌》、《何尝行》、《南山何其悲》等八篇,而本组诗就是其中的第八篇,题名《上声歌八首》。从内容看,本诗可能是刘秀平定河北后的感怀之作。
此诗开头两句“三鼓染乌头,闻鼓白门里”,描写了一幅紧张的战局图景。“三鼓”指的是夜间三次敲击战鼓,“乌头”是黑色的牛角制成的号角。“闻鼓白门里”,意谓听到夜里三更时分,从城内响起了阵阵鼓声,说明战事已经十分紧急。“白门里”是洛阳城门之一,位于洛河北岸。刘秀在平定河北后,曾一度驻军于此。这两句诗写诗人在听到鼓声时的感受。
“揽裳抱履走,保冥不轻举”,描绘的是诗人听到鼓声后的反应。“揽裳抱履走”,意为急忙披衣持鞋逃离战场,“保冥不轻举”则是说诗人在临危之际,并没有慌乱,而是从容不迫地处理事务。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诗人的反应,表达了他面对危机时的镇定与果断。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听到鼓声后的反应,展现了他的沉着冷静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们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