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上天,下土是亲。
帝选元后,求定安民。
孰可不念,祸福由人。
愿君奉诏,惟德日新。
【注释】
风:通“讽”,劝告。
巴郡太守:指汉宣帝时期,巴郡太守张堪的事迹。张堪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人。西汉官吏,以廉洁著称,在任期间实行屯田,劝课农桑,发展生产。后任交趾都尉、蜀郡太守,治绩显著。
天:上天,指皇帝。
下土:大地,指地方长官。
元后:即元帝,汉宣帝刘询的谥号。
定安民:使百姓安居乐业。
孰(zú):怎么。
不(fǒu):同“否”,表示疑问,可译为“能”。
祸福:幸福和灾祸。
由人:在于人。
惟:希望。
日新:日新月异。形容思想进步快,每天好像有新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古代诗歌中的名篇佳作之一。全诗共四句,但每一句都有深刻的含义,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期望和警告。
诗的开首两句“明明上天,下土是亲”,表达了诗人对于天地万物的尊重和敬畏之情。这里的“明”和“亲”分别代表了天和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同时,这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期望和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尊重自然规律,关爱百姓。
“帝选元后,求定安民”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皇帝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元后”是指皇帝,而“求定安民”则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期盼,希望他们能够治理好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
“愿君奉诏,惟德日新”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统治者的希望和期望。这里的“奉诏”指的是遵守命令和法规,“惟德日新”则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的思想观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