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寒依依风过河,白露萧萧洞庭波。
思君末光光已灭,眇眇悲望如思何。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手法进行,注意点出诗句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以及所表达的情感。解答时,明确本诗的写作背景,抓住关键句,结合注释和题目分析即可解答。
“秋寒依依风过河”,秋风萧瑟,秋寒袭人。秋日的寒意,如流水般从河上吹来。“依依”二字写出了秋风拂面的感觉。
“白露萧萧洞庭波”,“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此时白茫茫一片大地,水波涟漪荡漾,给人一种清冷、凄凉之感。
“思君末光光已灭”,这里的“思君”指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诗人通过“光”字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落寞。末光:残烛之光,借指暮年。光已灭:比喻自己的青春已经消逝,无法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去追逐爱情。
“眇眇悲望如思何”,渺茫的思绪,无尽的哀怨,让人不禁感到茫然。
【答案】
秋寒依依风过河
(秋风萧瑟), 白露萧萧洞庭波(白茫茫一片大地,水波涟漪荡漾,给人一种清冷、凄凉之感)。
思君末光光已灭
(诗人通过“光”字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落寞),
眇眇悲望如思何
(渺茫的思绪,无尽的哀怨,让人不禁感到茫然)。
赏析:
首句“秋寒依依风过河”,写秋风飒飒地吹着,把河水吹得潺潺流动。这是一幅秋天的图画,使人联想到一个凄清冷落的夜晚。
次句“白露萧萧洞庭波”,以“白露”点明时节,写秋露晶莹,水气弥漫。这里描写的是洞庭湖上秋夜的景象,使人想到杜甫《登高》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第三句“思君末光光已灭”,用“末光”点名暮年,写诗人在黄昏时分看到蜡烛即将燃尽,而自己却已经衰老无力。末光:残烛之光,借指暮年。光已灭:比喻自己的青春已经消逝,无法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去追逐爱情。
末二句“眇眇悲望如思何”,写诗人在黄昏时分站在江边,眺望远处,心中充满了悲伤和迷茫。眇眇:遥远的样子。
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落寞,以及对逝去的青春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