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诗句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注释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老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仙人或神仙领袖的称呼。“常清静经”则是这部经典的核心内容,表达了一种追求精神清净和内在平和的生活态度。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 这句话表明了仙人葛翁对《常清静经》的深刻理解,他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获得这一经文,并强调了这一经文的独特之处和传承的重要性。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这个部分描述了学习《常清静经》所带来的好处,包括获得九天的善神护持,使用玉符保护精神,以及用金液炼化身体。这些描述体现了修行者通过修炼达到精神和身体的完美统一。
赏析
这四句诗分别引用了不同的角色——太上老君、仙人葛翁、左玄真人,以及对《常清静经》的解读和实践。太上老君的教诲提供了对《常清静经》核心教义的理解;仙人葛翁的故事展示了他对《常清静经》的实践和传承;左玄真人的表述则描绘了修行者通过阅读和实践这一经文所获得的益处。整体上,这些诗句不仅传达了《常清静经》的精神和价值,也展现了道教修行中的精神追求和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