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文皇帝讳义隆,小字车儿,武帝第三子也。晋安帝义熙三年,生于京口。卢循之难,上年四岁,高祖使谘议参军刘粹辅上镇京城。十一年,封彭城县公。高祖伐羌至彭城,将进路,板上行冠军将军留守。晋朝加授使持节、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关中平定,高祖还彭城,又授监司州豫州之淮西兖州之陈留诸军事、前将军、司州刺史,持节如故,将镇洛阳。仍改授都督荆益宁雍梁秦六州豫州之河南广平扬州之义成松滋四郡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持节如故。永初元年,封宜都王,食邑三千户。进督北秦,并前七州。进号镇西将军,给鼓吹一部。又进督湘州,是岁入朝,时年十四。长七尺五寸,博涉经史,善隶书。
景平二年七月中,少帝废。百官备法驾奉迎,入奉皇统。行台至江陵,进玺绂。侍中臣琇、散骑常侍臣嶷之、中书监尚书令护军将军建城县公臣亮、左卫将军臣景仁、给事中游击将军龙乡县侯臣隆、越骑校尉都亭侯臣纲、给事黄门侍郎臣孔璩之、散骑侍郎臣刘思考、员外散骑侍郎臣潘盛、中书侍郎臣何尚之、羽林监封阳县开国侯臣萧思话、长兼尚书左丞德阳县侯臣孙康、吏部郎中骑都尉臣张茂度、仪曹郎中臣徐长琳、仓部郎中臣庾俊之、都官郎中臣袁洵等上表曰“臣闻否泰相革,数穷则变,天道所以不謟,卜世所以灵长。乃者运距陵夷,王室艰晦,九服之命,靡所适归。高祖之业,将坠于地。赖基厚德深,人神同奖,社稷以宁,有生获乂。伏惟陛下君德自然,圣明在御,孝悌著于家邦,风猷宣于蕃牧。是以征祥杂沓,符瑞辉。宗庙神灵,乃眷西顾。万邦黎献,望景托生。臣等忝荷朝列,豫充将命,复集休明之运,再睹太平之业。行台至止,瞻望城阙,不胜喜说凫藻之情,谨诣门拜表以闻”上答曰“皇运艰弊,数钟屯夷,仰惟崇基,感寻国故,永慕厥躬,悲慨交集。赖七百祚永,股肱忠贤,故能休否以泰,天人式序。猥以不德,谬降大命,顾己兢悸,何以克堪。辄当暂归朝庭,展哀陵寝,并与贤彦申写所怀。望体其心,勿为辞费”府州佐史并称臣,请题枿诸门,一依宫省,上不许。甲戌,发江陵。八月丙申,车驾至京城。丁酉,谒初宁陵,还于中堂即皇帝位。
宋书·卷五 · 本纪第五 · 文帝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小字车儿,武帝第三子也。晋安帝义熙三年,生于京口。卢循之难,上年四岁,高祖使谘议参军刘粹辅上镇京城。十一年,封彭城县公。高祖伐羌至彭城,将进路,板上行冠军将军留守。晋朝加授使持节、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关中平定,高祖还彭城,又授监司州豫州之淮西兖州之陈留诸军事、前将军、司州刺史,持节如故,将镇洛阳。仍改授都督荆益宁雍梁秦六州豫州之河南广平扬州之义成松滋四郡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持节如故。永初元年,封宜都王,食邑三千户。进督北秦,并前七州。进号镇西将军,给鼓吹一部。又进督湘州,是岁入朝,时年十四。长七尺五寸,博涉经史,善隶书。
景平二年七月中,少帝废。百官备法驾奉迎,入奉皇统。行台至江陵,进玺绂。侍中臣琇、散骑常侍臣嶷之、中书监尚书令护军将军建城县公臣亮、左卫将军臣景仁、给事中游击将军龙乡县侯臣隆、越骑校尉都亭侯臣纲、给事黄门侍郎臣孔璩之、散骑侍郎臣刘思考、员外散骑侍郎臣潘盛、中书侍郎臣何尚之、羽林监封阳县开国侯臣萧思话、长兼尚书左丞德阳县侯臣孙康、吏部郎中骑都尉臣张茂度、仪曹郎中臣徐长琳、仓部郎中臣庾俊之、都官郎中臣袁洵等上表曰“臣闻否泰相革,数穷则变,天道所以不謟,卜世所以灵长。乃者运距陵夷,王室艰晦,九服之命,靡所适归。高祖之业,将坠于地。赖基厚德深,人神同奖,社稷以宁,有生获乂。伏惟陛下君德自然,圣明在御,孝悌著于家邦,风猷宣于蕃牧。是以征祥杂沓,符瑞辉。宗庙神灵,乃眷西顾。万邦黎献,望景托生。臣等忝荷朝列,豫充将命,复集休明之运,再睹太平之业。行台至止,瞻望城阙,不胜喜说凫藻之情,谨诣门拜表以闻”上答曰“皇运艰弊,数钟屯夷,仰惟崇基,感寻国故,永慕厥躬,悲慨交集。赖七百祚永,股肱忠贤,故能休否以泰,天人式序。猥以不德,谬降大命,顾己兢悸,何以克堪。辄当暂归朝庭,展哀陵寝,并与贤彦申写所怀。望体其心,勿为辞费”府州佐史并称臣,请题枿诸门,一依宫省,上不许。甲戌,发江陵。八月丙申,车驾至京城。丁酉,谒初宁陵,还于中堂即皇帝位。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他是宋武帝刘裕的第三个儿子。他在晋安帝义熙三年出生于京口。在卢循之难发生时,他只有四岁。后来高祖派谘议参军刘粹辅佐他镇守京城。在十一年后,他被加官为使持节、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他还被封为西中郎将、荆州刺史,并持有节杖和鼓吹乐队。此外,他还曾督督湘州,这一年他被召回朝廷,当时他已经14岁了。他的身高为7尺5寸,他对经史有着广泛的涉猎,并且擅长书法。
景平二年(公元420年)七月,宋文帝被废为太宰,百官穿着法冠来迎接他回到京城。行台抵达江陵后,献上了玉玺。侍中臣琇、散骑常侍臣嶷之、中书监尚书令护军将军建城县公臣亮、左卫将军臣景仁、给事中游击将军龙乡县侯臣隆、越骑校尉都亭侯臣纲、给事黄门侍郎臣孔璩之、散骑侍郎臣刘思考、员外散骑侍郎臣潘盛、中书侍郎臣何尚之、羽林监封阳县开国侯臣萧思话、长兼尚书左丞德阳县侯臣孙康、吏部郎中骑都尉臣张茂度、仪曹郎中臣徐长琳、仓部郎中臣庾俊之、都官郎中臣袁洵等人呈上表章说:“我们听说否泰相交替,国家遇到困难就会改变;天道之所以不偏爱某个朝代,是因为占卜的世代会长久昌盛。最近国家陷入困境,王室艰难昏暗,九州的命运没有归宿。高祖的事业将要衰败,多亏了基础深厚和德行高尚的人,使得天下安定,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我们深深地感到庆幸和欣慰。敬仰陛下天生的仁慈和智慧,您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威望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了人们的赞美。因此各种吉祥的事情纷纷出现,祥瑞的征兆光辉灿烂。我们的祖先的神灵眷顾着西方。全国的百姓都在盼望着您能够回到朝廷继续统治。我等这些小人有幸能够在朝廷服务,重新聚集和平安宁的局面,再次看到国家的繁荣景象。”宋文帝的回答是:“国家处境艰难困苦,遭受了多次的灾难和困顿。我仰望着高高的基石,感慨自己的国家遭遇不幸,永远怀念着先祖的英灵,悲伤和感慨的心情无法抑制。幸亏我有福气长寿至今,忠诚贤良的大臣们帮助我治理国家,所以我能够把好的和坏的转换过来,使天地人和顺秩序井然。我惭愧自己德薄位低,竟然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面对这个职位我感到十分惶恐不安,怎么能够胜任呢?我将暂时回到朝廷去哀悼我的陵墓,与贤士们共同表达我心中的感受。希望你们能够体谅我的心情,不要过于拘泥于文字。”府州的官员们全都称臣,请求在门匾上题词,并要求遵循宫廷的标准。但是宋文帝并没有答应。甲戌日,他离开了江陵。八月丙申日,他到达京城。丁酉日,他拜谒初宁陵,然后返回皇宫接受皇帝的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