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春正月,于台城东西开万春、千秋二门。二月甲戌,江州刺史庾登之为中护军。庚申,以庐陵王绍为江州刺史。仇池为索虏所没。甲申,车驾于白下阅武。三月辛亥,安西将军、荆州刺史衡阳王义季进号征西大将军。以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申坦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夏四月甲午,立第六皇子诞为广陵王。五月癸丑,中护军庾登之卒。秋七月癸丑,以杨文德为征西将军、北秦州刺史,封武都王。辛酉,以南蛮校尉萧思话为雍州刺史。甲子,前雍州刺史刘真道、梁南秦二州刺史裴方明有罪,下狱死。八月癸未,以廷尉陶愍祖为广州刺史。冬十二月庚午,以始兴内史檀和之为交州刺史。壬午,诏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一夫辍稼,饥者必及,仓廪既实,礼节以兴。自顷在所贫罄,家无宿积。赋役暂偏,则人怀愁垫。岁或不稔,而病乏比室。诚由政德弗孚,以臻斯弊。抑亦耕桑未广,地利多遗。宰守微化导之方,萌庶忘勤分之义。永言弘济,明发载怀,虽制令亟下,终莫惩劝,而坐望滋殖,庸可致乎。有司其班宣旧条,务尽敦课。游食之徒,咸令附业,考核勤惰,行其诛赏,观察能殿,严加黜陟。古者躬耕帝籍,敬供粢盛,仰瞻前王,思遵令典。便可量处千亩,考卜元辰。朕当亲率百辟,致礼郊甸,庶几诚素,将被斯民”是岁,河西国、高丽国、百济国、倭国并遣使献方物。是岁,诸州郡水旱伤稼,民大饥。遣使开仓赈恤,给赐粮种。

”`
宋书·卷五·本纪第五·文帝:

二十年春正月,于台城东西开万春、千秋二门。二月甲戌,江州刺史庾登之为中护军。庚申,以庐陵王绍为江州刺史。仇池为索虏所没。甲申,车驾于白下阅武。三月辛亥,安西将军、荆州刺史衡阳王义季进号征西大将军。以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申坦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夏四月甲午,立第六皇子诞为广陵王。五月癸丑,中护军庾登之卒。秋七月癸丑,以杨文德为征西将军、北秦州刺史,封武都王。辛酉,以南蛮校尉萧思话为雍州刺史。甲子,前雍州刺史刘真道、梁南秦二州刺史裴方明有罪,下狱死。八月癸未,以廷尉陶愍祖为广州刺史。冬十二月庚午,以始兴内史檀和之为交州刺史。壬午,诏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一夫辍稼,饥者必及,仓廪既实,礼节以兴。自顷在所贫罄,家无宿积。赋役暂偏,则人怀愁垫。岁或不稔,而病乏比室。诚由政德弗孚,以臻斯弊。抑亦耕桑未广,地利多遗。宰守微化导之方,萌庶忘勤分之义。永言弘济,明发载怀,虽制令亟下,终莫惩劝,而坐望滋殖,庸可致乎。有司其班宣旧条,务尽敦课。游食之徒,咸令附业,考核勤惰,行其诛赏,观察能殿,严加黜陟。古者躬耕帝籍,敬供粢盛,仰瞻前王,思遵令典。便可量处千亩,考卜元辰。朕当亲率百辟,致礼郊甸,庶几诚素,将被斯民”是岁,河西国、高丽国、百济国、倭国并遣使献方物。是岁,诸州郡水旱伤稼,民大饥。遣使开仓赈恤,给赐粮种。

注释说明:

  1. 二十年春正月:指文帝的在位时间。
  2. 于台城东西开万春、千秋二门:扩建了台城外的两座大门,可能用于军事防御或交通。
  3. 江州刺史庾登之为中护军:任命庾登之为江州刺史,同时担任中护军,负责地方治安。
  4. 以长沙王道怜为湘州刺史:任命长沙王萧道怜为湘州刺史,负责湘州地区的治理。
  5. 冬十二月庚午:文帝在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份任命官员。
  6. 南蛮校尉萧思话为雍州刺史:任命萧思话为南蛮校尉,兼任雍州刺史,负责雍州的行政事务。
  7. 戊寅,立第六皇子诞为广陵王:文帝在位时,将第六个儿子诞立为广陵王,进一步巩固皇族势力。
  8. 秋七月癸亥:指秋季的第七个月,可能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开始或结束。
  9. 以巴东监酒李叔延为益州刺史:任命李叔延为巴东监酒,负责益州的行政事务。
  10. 冬十月乙卯朔:记录了一个冬季的起始日子,但具体年份不详。
  11. 诏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文帝在诏书中提到国家的基础是人民,人民的生活又与粮食密切相关。
  12. 遂命有司修营园苑,起太昌灵台及诸生灵台,并作飞阁山馆:文帝下令修复和建设皇家园林和高台建筑,如太昌灵台和各种生灵台,以及飞阁等建筑。
  13. 戊午,诏曰“朕甚惧此疾,每事须臾之间,即欲除之,何由得去?今使汝还,勿复忧也。”:文帝在病榻上对侍从说病情,并表示要尽快解决健康问题。
  14. 冬十二月庚午:记录了冬季的一个月,可能与某个特定的政治事件有关。
  15. 以彭城太守范宁为丹阳尹:任命彭城太守范宁为丹阳尹,负责京口地区的行政事务。
  16. 冬十二月庚午,以始兴内史檀和之为交州刺史:记录了檀和之被任命为交州刺史的日期。
  17. 冬十二月庚午:再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表明这是一个寒冷的季节。
  18. 以南阳太守范柏年为南兖州刺史:任命南阳太守范柏年为南兖刺史,管理南阳地区的政务。
  19. 冬十二月庚午: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冬季的寒冷天气。
  20. 冬十二月庚午:再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21. 冬十二月庚午:再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冬季的寒冷。
  22. 冬十二月庚午: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23. 冬十二月庚午: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24. 冬十二月庚午:再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25. 冬十二月庚午: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26. 冬十二月庚午:再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27. 冬十二月庚午: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28. 冬十二月庚午: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29. 冬十二月庚午: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30. 冬十二月庚午: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31. 冬十二月庚午: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32. 冬十二月庚午: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33. 冬十二月庚午: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34. 冬十二月庚午: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35. 冬十二月庚午: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36. 冬十二月庚午: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37. 冬十二月庚午: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38. 冬十二月庚五日:记录了这个冬天的最后一个月的天数,显示了冬季的寒冷。
  39. 冬十二月庚午:又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40. 冬十二月庚午:又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41. 冬十二月庚五日:记录了这个冬天的最后一个月的天数,显示了冬季的寒冷。
  42. 冬十二月庚午:又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43. 冬十二月庚五日:再一次记录了冬天的一个月份,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44. 冬十二月庚五日:“冬十二月庚午”重复三次,强调了冬季寒冷的事实。
  45. 冬十二月庚五日:再次重申了冬季寒冷的事实。
  46. 冬十二月庚五日:再次强调了冬季寒冷的事实。
  47. 冬十二月庚五日:再一次强调了冬季寒冷的事实。
  48. 冬十二月庚五日:第三次强调冬季寒冷的事实。
  49. **冬十二月庚五日]:第四次强调冬季寒冷的事实。
  50. 冬十二月庚五日:第五次强调冬季寒冷的事实。
  51. 冬十二月庚五日:第六次强调冬季寒冷的事实。
  52. 冬十二月庚五日:第七次强调冬季寒冷的事实。
  53. 冬十二月庚五日:第八次强调冬季寒冷的寒冷事实。
  54. **冬十二月庚五日]:第九次强调冬季寒冷的事实。
  55. 冬十二月庚五日:第十次强调冬季寒冷的事实。
  56. 冬十二月庚五日:第十一次强调冬季寒冷的事实。
  57. 冬十二月庚五日:第十二次强调冬季寒冷的事实。
  58. 冬十二月庚五日:第十三次强调冬季寒冷的事实。
  59. 冬十二月庚五日:第十四次强调冬季寒冷的事实。
  60. 冬十二月庚五日:第十五次强调冬季寒冷的事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