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正月壬寅,以冠军将军湘东王彧为中护军。二月己丑,婆皇国遣使献方物。丙寅,以镇北大将军、南兖州刺史沈庆之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辛巳,以尚书右仆射刘延孙为南兖州刺史。三月辛亥,以吴兴太守刘遵考为湘州刺史。壬子,以行征西将军杨文智为征西将军、北秦州刺史。夏四月壬申,河南国遣使献方物。壬午,以豫章太守檀和之为豫州刺史。五月戊戌,以湘州刺史刘遵考为尚书右仆射,前军司马垣闳为交州刺史。庚子,以辅国将军申坦为徐、兖二州刺史。癸卯,以右卫将军顾觊之为湘州刺史。丁未,以金紫光禄大夫王偃为右光禄大夫。六月甲子,以国哀除释,大赦天下。庚辰,以曲江县侯王玄谟为豫州刺史。秋七月癸巳,立第十三皇弟休祐为山阳王,第十四皇弟休茂为海陵王,第十五皇弟休业为鄱阳王。戊戌,镇西将军萧思话卒。己酉,以益州刺史刘秀之为郢州刺史。盘盘国遣使献方物。甲寅,以义兴太守到元度为益州刺史。八月庚申,雍州刺史武昌王浑有罪,废为庶人,自杀。辛酉,以南兖州刺史刘延孙为镇军将军、雍州刺史。斤陀利国遣使献方物。三吴民饥,癸酉,诏所在赈贷。丙子,诏曰“诸苑禁制绵远,有妨肄业。可详所开弛,假与贫民”壬午,以新除豫州刺史王玄谟为青、冀二州刺史,青州刺史申恬为豫州刺史。甲申,以右卫将军檀和之为南兖州刺史。九月丁亥,车驾于宣武场阅武。庚戌,诏曰“国道再屯,艰虞毕集。朕虽寡德,终膺鸿庆。惟新之祉,实深百王。而惠宥之令,未殊常渥。永言勤虑,寤寐载怀。在朕受命之前,凡以罪徙放,悉听还本。犯衅之门,尚有存者,子弟可随才署吏”冬十月壬午,太傅江夏王义恭领扬州刺史,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竟陵王诞为司空、南徐州刺史,中书监、尚书左仆射、中军将军建平王宏为尚书令,将军如故。十一月戊子,中护军湘东王彧迁职,镇军将军刘延孙为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王玄谟为雍州刺史。甲午,以大司马垣护之为青、冀二州刺史。辛亥,高丽国遣使献方物。十二月癸亥,以前交州刺史萧景宪为交州刺史。

宋书·卷六·本纪第六·孝武帝

二年正月壬寅

以冠军将军湘东王彧为中护军,表明其作为军事统帅的重要性和在国家军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二月己丑

婆皇国遣使献方物,此事件不仅体现了对外交流的开放态度,也反映了当时宋朝的国际影响力与外交策略的成功。

丙寅

镇北大将军、南兖州刺史沈庆之晋升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显示了他在地方军事行政上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地位。

辛巳

尚书右仆射刘延孙升任南兖州刺史,这可能意味着其在朝中的高官地位以及在地方行政管理上的成功。

三月辛亥

吴兴太守刘遵考晋升为湘州刺史,这一人事变动反映了朝廷对地方官员能力的认可及对其地方治理成效的肯定。

壬子

行征西将军杨文智被晋升为征西将军、北秦州刺史,显示他在西北边疆的军事领导能力和国家对他能力的高度评价。

夏四月壬申

河南国遣使献方物,这不仅是对该国友好关系的象征,也展示了宋朝的国际交往网络和包容性。

五月戊戌

湘州刺史刘遵考被提升为尚书右仆射,这可能意味着他在中枢决策层中的影响力及在朝廷中的重要角色。

六月甲子

辅国将军申坦被任命为徐、兖二州刺史,这表明他具备了管理这两个重要行政区域的能力,并得到了朝廷的信任与重用。

癸卯

右卫将军顾觊之晋升为湘州刺史。顾觊之的晋升可能是基于他在地方治理或军事防御上的表现,展现了朝廷对他的重用和期望。

丁未

金紫光禄大夫王偃晋升为右光禄大夫,这可能象征着他在朝廷中的高级职称及他在国家机构中的特殊贡献。

六月甲子

因“国哀”而免除刑罚,大赦天下,这一行为不仅是政治上的宽厚表现,也是对国内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视。

庚辰

曲江县侯王玄谟晋升为豫州刺史,显示了他在这一地区的政治领导力和军事实力。

秋七月癸巳

第十三皇弟休祐被确立为山阳王,第十四皇弟休茂被封为海陵王,第十五皇弟休业被封为鄱阳王,这些人事变动显示了家族内部的团结和对不同地区的重视。

戊戌

镇西将军萧思话去世,显示了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军队中的重要人物逐渐减少。

己酉

益州刺史刘秀之被任命为郢州刺史,进一步扩展了荆州的政治和军事版图。

八月庚申

雍州刺史武昌王浑因罪行被废为庶人并自杀,显示了对不法行为的严厉打击和对朝廷法律的严格遵守。

九月丁亥

车驾于宣武场阅武,这是展示军事力量和强调国防意识的重要活动,同时也是展示国家统一和文化自信的平台。

十月壬午

太傅江夏王义恭领扬州刺史,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竟陵王诞为司空、南徐州刺史,这两项人事变动可能涉及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和地域管理的优化。

十一月戊子

中护军湘东王彧迁职,镇军将军刘延孙为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王玄谟晋升为雍州刺史,显示了朝廷在地方官员任命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十一月戊子

高丽国遣使献方物,这不仅是对外国友好关系的体现,也可能是为了增强国际交流和展示国家形象。

十二月癸亥

以前交州刺史萧景宪为交州刺史,这一人事安排可能旨在保持地方行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通过上述详细的解析,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宋书》中关于孝武帝时期政治、军事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从军事将领的任免到地方行政的调整,再到对外关系的处理,每一部分都是当时社会结构和政治动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