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臣曰:役己以利天下,尧、舜之心也。利己以及万物,中主之志也。尽民命以自养,桀、纣之行也。观大明之世,其将尽民命乎。虽有周公之才之美,犹终之以乱,何益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文言句式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现象,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理解时要根据语句内容及所给注解进行理解。“役己以利天下”中的“役”是“使……服役”的意思;“尧、舜之心也”指舜帝、禹帝他们心系天下,不私天下,这是尧舜的用心;“中主之志也”指中等君主的思想观念;“尽民命以自养”指桀和纣都把百姓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肆意妄为;“观大明之世”指观察夏朝末年;“其将尽民命乎”指夏朝的灭亡就是由于桀纣暴虐的结果;“虽有周公之才之美”指尽管像周武王这样的英明君主有才能与美德,但最终仍然不能免于国家的动乱,这又有什么用呢?
【答案】
译文:
役使自己来利于百姓,这是尧、舜的心思。利己以及万物,这是中等君主的想法。耗尽百姓的生命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就是商代的夏桀、殷纣的行为。观察夏朝末年的时期,大概也会像他们一样耗尽百姓的生命吧。尽管像周武王这样的英明君主有才能与美德,但最终仍然不能免于国家的动乱,这又有什么用呢!
赏析:
本文选自《宋书·卷六·本纪第六·孝武帝》,作者认为,尧舜之心在于利天下,桀纣之行在于尽民命,周公虽才高德茂,终因无德而被昏君取代,从而得出了“虽有周公之才之美,犹终之以乱,何益哉”的结论。文章通过历史人物的不同行为,说明不同政治主张和行为方式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