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弦望法:加朔大余七,小余二百八十七,小分三,小分满四从小余,小余满日法从大余,命如前,上弦日也。又加之得望,又加之得下弦。
推二十四气术:置入纪年算外,以馀数乘之,满度法三百四为积没,不尽为小余。以六旬去积没,不尽为大余,命以纪,算外,所求年雨水日也。求次气,加大余十五,小余六十六,小分十一,小分满气法从小余,小余满度法从大余,次气日也。〔雨水在十六日以后者,如法减之,得立春。〕
推闰月法:以闰余减章岁,余以岁中乘之,满章闰得一,数从正月起,闰所在也。闰有进退,以无中气御之。立春正月节 〔限数一百九十四,间数一百九十〕
雨水正月中 〔限数一百八十六,间数一百八十二〕惊蛰二月节 〔限数一百七十七,间数一百七十二〕春分二月中 〔限数一百六十七,间数一百六十二〕
宋书 · 卷十三 · 志第三 · 历下
推弦望法:加朔大余七,小余二百八十七,小分三,小分满四从小余,小余满日法从大余,命如前,上弦日也。又加之得望,又加之得下弦。
注释:这里描述的是计算农历弦月和望月的方法。弦月是指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位置,而望月则是月亮运行到与太阳相对的位置。在古代天文学中,人们通过观测月亮的位置来确定这些特殊的天文现象。加朔指的是在农历每月的初一这一天进行计算,而大余、小余和小分是用来表示计算结果的具体数值。这里的“小余”可能指的是月亮的运行速度,而“小分”可能是指月亮相对于黄道面的角度。
赏析:这段文字描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对于弦月和望月的特殊计算方法。通过对月亮位置的精确计算,古人能够预测出天文现象的发生时间,这对于农业生产、军事活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种对天文现象的精准预测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推二十四气术:置入纪年算外,以馀数乘之,满度法三百四为积没,不尽为小余。以六旬去积没,不尽为大余,命以纪,算外,所求年雨水日也。求次气,加大余十五,小余六十六,小分十一,小分满气法从小余,小余满度法从大余,次气日也。〔雨水在十六日以后者,如法减之,得立春。〕
注释:这里描述了一种计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节气是中国传统的历法中用来标识一年四季转换的重要时间节点,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在这种方法中,首先将一年中的日期放入一个特定的算法之外,然后计算出余数。将这些余数乘以度法(可能是一个比例系数),得出积没。如果积没不够34,则认为是小余;如果足够,则认为是大余。接着用60除以积没,剩下的部分就是大余。最后,根据大余和余数来计算具体的节气,以及后续的节气。如果是雨水节气,那么需要减去15作为增加的部分,小余是66,小分是11,小分满气法后的小余就成为大余,这样就确定了下一个节气。如果雨水节气是在十六日以后,那么就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调整,直到得到立春。
赏析:这段文字详细地描述了一种古代的天文历法计算方法,即二十四节气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古人对于天文现象的精确观察和理解,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农业生产规律的重视。同时,这种方法也为后世提供了一种计算时间的工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推闰月法:以闰余减章岁,余以岁中乘之,满章闰得一,数从正月起,闰所在也。闰有进退,以无中气御之。立春正月节 〔限数一百九十四,间数一百九十〕惊蛰二月节 〔限数一百七十七,间数一百七十二〕春分二月中 〔限数一百六十七,间数一百六十二〕
注释:这段文字描述了另一种关于闰月的计算方法。闰月是指在历法中由于闰年的设置而多出的一个月,它通常用于调整农历年的长度,使得一年的天数与回归年的长度相匹配。在这个方法中,首先使用闰年产生的额外天数(闰余)来减少整年的天数。然后,用这个额外的天数除以一年的天数(章岁),得到的结果再乘以一年的总天数,得到的商就是剩余的天数。最后,将这个剩余天数除以一年的实际天数(岁中),得到的商就是闰月的起始月份,余数就是闰月的结束月份。闰月的存在是为了调整农历年的长度,使得每年的天数与回归年的长度相匹配,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等活动更加符合自然规律。此外,闰月的设置还体现了古人对于天文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对农业生产规律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