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纪第四 〔迟疾差一万五千二百四十五,交会差二十二〕甲辰纪第五 〔迟疾差六百二十五,交会差三百六十三〕甲寅纪第六 〔迟疾差六千七百二十六,交会差七百四〕

推入纪法:置上元庚辰尽所求年,以元法除之,不满元法,以纪法除之,余不满纪法,入纪年也。满法去之,得后纪。〔入甲午纪壬辰岁来,至今元嘉二十年岁在癸未,二百三十一年,算外。〕

推积月术:置入纪年数算外,以章月乘之,如章岁为积月,不尽为闰余。闰余十二以上,其年闰。

推朔术:以通数乘积分,为朔积分,满日法为积日,不尽为小余。以六旬去积日,不尽为大余,命以纪,算外,所求年正月朔日也。

求次月,加大余二十九,小余三百九十九,小余满日法从大余,即次月朔也。小余三百五十三以上,其月大也。

宋书 · 卷十三 · 志第三 · 历下    
甲午纪第四 〔迟疾差一万五千二百四十五,交会差二十二〕    
甲辰纪第五 〔迟疾差六百二十五,交会差三百六十三〕    
甲寅纪第六 〔迟疾差六千七百二十六,交会差七百四〕    
    
**译文:**    
甲午纪第四(迟疾差一万五千二百四十五,交会差二十二):    
    
甲辰纪第五(迟疾差六百二十五,交会差三百六十三):    
    
甲寅纪第六(迟疾差六千七百二十六,交会差七百四):    
    
**关键词注释:**    
1. **甲午纪第四** - 表示的是农历甲午年的第4个月。这里的“迟疾”指的是农历节气的变化,而“交会差”指的是农历月份与节气之间的差异。    
2. **甲辰纪第五** - 表示的是农历甲辰年的第5个月。同样地,“迟疾”和“交会差”在这里也分别描述了农历节气的变化。    
3. **甲寅纪第六** - 表示的是农历甲寅年的第6个月。这里再次提到了“迟疾”和“交会差”。    
4. **推入纪法** - 这是根据上一年(天干)的日期推算出下一个年份(地支)的方法。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 首先计算上元庚辰年的天数,然后用这个天数除以一个特定的系数来找出一个公历年份。    
- 如果余数不满这个系数,那就用另一个系数继续除下去,直到找到一个能整除的数为止。这个数就是公历年份的开始。    
5. **推积月术** - 这是计算每个月从月初到月末的天数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将月份数乘以一个特定的系数,得到一个月的天数;然后根据这个天数除以一个特定的系数来得出剩余的天数(即闰余),如果剩余的天数超过12天,那么那一年就是闰年。    
6. **推朔术** - 这是计算每个月初一的日数的方法。计算过程包括:首先将月份数乘以一个特定的系数,得到一个月的天数;然后将这个天数除以一个特定的系数得到剩余的天数,也就是小余;最后根据这个小余除以一个特定的系数来确定大余,这就是这个月初一的日数。    
7. **求次月** - 这个部分需要根据前一个月份的大余和小余来确定下一个月的日期,包括:加一个大余值来调整日期;然后减去一个小余值来调整日数;最后根据调整后的日期除以一个特定的系数来确定具体的日数。    
8. **加大余二十九,小余三百九十九,小余满日法从大余** - 这是计算下一个月初一日数的方法,其中“加大余二十九”意味着在原基础上增加29天,而“小余三百九十九”则是根据这个增加后的天数来计算小余的值。最后,“小余满日法从大余”表示如果小余的值超过了一个特定的系数,那么就要从大余中减去这个值,以使小余的值回到0~99之间。    
9. **小余三百五十三以上,其月大也** - 这是判断一个月份是否为大月的方法,其中“小余三百五十三以上”表示小余的值大于等于353,这意味着这个月是大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