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齐王率军东讨,与张永、刘亮、杜幼文、沈怀明等于晋陵九里西结营,与东军相持。义兴军既为吴喜等所破,奔散者多投晋陵,东军震恐。上又遣积射将军江方兴、南台御史王道隆至晋陵视贼形势。贼帅孙昙瓘、程捍宗、陈景远凡有五城,互相连带。捍宗城犹未固。其月三日,道隆与齐王、张永共议“捍宗城既未立,可以籍手。上副圣旨,下成众气”道隆便率所领急攻之,俄顷城陷,斩捍宗首。刘亮果劲便刀楯,朝士先不相悉,上亦弗闻,唯尚书左丞徐爰知之,白太宗,称其骁敢。至是,每战以刀楯直荡,往辄陷决,张永嫌其过锐,不令居前。贼连栅周亘,塘道迫狭,将士力不得展,亮乃负楯而进,直入重栅,众军因之,即皆摧破。袁标遣千人继至,齐王与永等乘胜驰击,又大破之,屠其两城。昙瓘率众数百,鼓噪而至,标又遣千人继之,众军骇惧,将欲散矣。江方兴率勇士迎射之,应弦倒者相继,昙瓘因此败走。
诗句:
时齐王率军东讨,与张永、刘亮、杜幼文、沈怀明等于晋陵九里西结营,与东军相持。义兴军既为吴喜等所破,奔散者多投晋陵,东军震恐。
译文:
当时齐王率领军队向东讨伐,与张永、刘亮、杜幼文、沈怀明等人在晋陵九里西面扎营,与东晋的军队对峙。义兴军被吴喜等人打败后,逃亡者很多投向晋陵,东晋军队因此感到恐惧。
关键词注释:
- 邓琬:南朝宋的大臣,字元琬,豫章南昌人。
- 晋陵: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
- 吴喜:南朝宋名将,曾击败义兴军。
- 晋尚书吏部郎:指晋朝时的官职,负责选拔官员。
- 陈景远:孙昙瓘部将之一。
- 张永:时任齐王手下将领。
- 江方兴:积射将军,南台御史。
- 徐爰:尚书左丞,太宗心腹。
- 袁标:东晋将领,派兵支援。
- 刘亮:勇猛善战的将领,刀楯直荡,勇冠三军。
- 阳伯子:新安太守,攻围黟县。
- 张悦:领军将军、吏部尚书,征虏将军。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南北朝时期的一段战争场景,展现了齐王领导的东晋军队与叛军交战的情况。诗中描绘了双方将领的部署和战斗过程,以及东晋军队的英勇抵抗。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写,将这场战争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同时,诗中的将领们也展现出了各自的英勇和智慧,使得这场战争更加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