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妙德先生,陈国人也。气志渊虚,姿神清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舜之遗风。先生幼夙多疾,性疏懒,无所营尚,然九流百氏之言,雕龙谈天之艺,皆泛识其大归,而不以成名。家贫尝仕,非其好也。混其声迹,晦其心用,故深交或迕,俗察罔识。所处席门常掩,三径裁通,虽扬子寂漠,严叟沈冥,不是过也。修道遂志,终无得而称焉。
又尝谓周旋人曰“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我既不狂,难以独立,比亦欲试饮此水”
愍孙幼慕荀奉倩之为人,白世祖,求改名为粲,不许。至是言于太宗,乃改为粲,字景倩焉。二年,迁领军将军,仗士三十人入六门。其年,徙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增封三百户,固辞不受。三年,转尚书仆射,寻领吏部。五年,加中书令,又领丹阳尹。六年,上于华林园茅堂讲《周易》,粲为执经。又知东宫事,徙为右仆射。七年,领太子詹事,仆射如故。未拜,迁尚书令,丹阳尹如故。坐前选武卫将军江柳为江州刺史,柳有罪,降为守尚书令。
”`
宋书·卷八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袁粲
有妙德先生,陈国人也。其人气志渊虚,姿神清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舜之遗风,自幼多疾,性疏懒无所营尚,然九流百氏之言,雕龙谈天之艺皆泛识其大归而不以成名。家贫尝仕,非其好也。混其声迹,晦其心用,故深交或迕俗察罔识。所处席门常掩,三径裁通。虽扬子寂漠严叟沈冥不是过也。修道遂志终无得而称焉。
又尝谓周旋人曰:“往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我既不狂难以独立比亦欲试饮此水。”
愍孙幼慕荀奉倩之为人白世祖求改名为粲不许至是言于太宗遂改为粲字景倩焉二年迁领军将军仗士三十人入六门其年徙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增封三百户固辞不受三年转尚书仆射寻领吏部五年加中书令又领丹阳尹六年上于华林园茅堂讲《周易》粲为执经又知东宫事徙为右仆射七年领太子詹事仆射如故未拜迁尚书令丹阳尹如故坐前选武卫将军江柳为江州刺史柳有罪降为守尚书令。
译文:
宋书卷八十九列传第四十九篇记录了袁粲的生平事迹。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太尉袁淑之兄之子。他气质深沉,仪容俊逸,性情孝顺,行为谨慎,继承了尧舜之风。他早年多病,性格疏懒,没有什么追求和目标,但他涉猎广博,对各种学问都有了解,并不以此为荣。家境贫寒,他曾做过官职,但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喜好。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他的深交者很少能察觉他的真实身份。他经常闭门不出,只有一条小径可以通行。他虽像扬雄那样淡泊名利,像严光那样隐居不问政治,但仍然无法真正达到超脱的境界。
袁粲曾对身边的人说:“从前有一个国家,国家里有一条河,叫狂泉。国内的人喝了这条河水后都变得疯狂,只有国王挖了一口井来避免被污染。后来,国内的人们也都变得疯狂了,他们反而认为国王没有疯。于是他们聚在一起商量,想要抓住国王,给他治病。他们准备了各种方法——用火、用艾蒿、甚至用针线等,但国王都不忍受。最后他走到那条河边,舀了一瓢水喝下去,喝完之后就变得疯狂了。无论是国王还是平民,他们都变得疯狂了,大家很高兴。但我并没有疯狂,因此很难做到独立自主。我也曾经想过尝试喝这水。”
愍孙年轻时就非常崇拜荀奉倩。他告诉刘世祖要求改名为“粲”,但遭到了拒绝。后来他向宋明帝请求更改自己的名字为“粲”,得到了批准。在宋明帝时期,他担任了领军将军,手下有三十名士兵随从进入皇宫。不久,他被任命为中书令,兼任太子詹事,被封为三百户的藩王。尽管他拒绝了,但他还是坚持不接受这一荣誉。在第三年,他又升任尚书仆射,后来又兼任吏部尚书。第五年,他被授予中书令和丹阳尹的职位。第六年,他在华林园的茅房中讲授《周易》,由袁粲亲自教授。他还负责东宫的事务并升任右仆射。第七年,他再次出任太子詹事,并担任尚书仆射。虽然他还没有得到正式的任命和权力,但他已经担任了这些重要的职务。然而,由于之前的错误决定,他被降职为守尚书令,失去了原来的职位。
注解:
- 卷八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 本书中的“卷”表示书籍的章节,“篇”则是该章节下的具体部分。本篇讨论的人物是袁粲,涉及其生平事迹与政治生涯。
- 陈国人 - 指袁粲出生于陈国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陈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位于现今安徽省西部和河南东部一带。袁粲出身于此地区,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背景。
- 太尉袁淑之兄子 - 袁淑是袁粲的父亲,曾任太尉职位。太尉是古代高级官职之一,通常由皇帝任命且地位显赫。兄长子则意味着弟弟的儿子。
- 扬子寂漠严叟沈冥 - 扬子指扬雄,他是西汉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寂漠意为孤独寂寞,沉冥则指隐退避世,不被世俗所知。这些描述反映了袁粲的隐逸生活及其与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不同。
- 孝履顺 - 孝是指对父母的尊敬和顺从。履顺意指行事谨慎,遵守规范。袁粲被描述为孝行之人,表明他重视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
- 舜之遗风 - 舜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圣王,以其高尚的道德和仁政著称。《孟子》中提到“舜之遗风”一词,形容某人具备舜那样的优秀品质。袁粲被比作舜,暗示其具有高尚的品质。
- 狂泉 - 狂泉是一个典故,源自一个故事中国王饮用后变得疯狂的水。这个故事用来比喻那些因外界影响而失去自我判断能力的事物或现象。
- 江柳为江州刺史 - 江柳是南朝宋时的一位官员,因犯错被贬为江州刺史。这里的江州指现在的江西省境内。江州刺史是一个重要的行政职务,江柳因此受到惩罚。
- 丹阳尹 - 这是古代官名之一,主要负责管理江南地区的政务。丹阳尹的职责范围包括地方治安、税收、司法等方面,对于维护地方秩序有着重要作用。
- 华林园茅堂讲《周易》 - 华林园是古代帝王的园林,位于今天的北京故宫附近。《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讲述道德、礼仪等内容。袁粲在此地讲授《周易》,可能是为了教化民众或传授学术。
赏析:
袁粲是南宋初期一位极具才华和影响力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文化人物。他的故事和经历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
袁粲的性格和命运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他虽然出身贵族,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隐居和追求精神上的独立自由。这种性格的选择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也使得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格外独特。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往往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人生态度。
袁粲的政治生涯显示了他卓越的治理才能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他曾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如领军将军、中书令等,展现了他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杰出才能。同时,他也积极参与朝政决策,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这反映出他不仅具备深厚的学识基础,更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袁粲的文化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他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热爱。他在华林园的茅堂讲解《周易》,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他个人修养和思想传播的重要方式。他的这种文化活动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袁粲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政治人物,更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丰富生活经历的历史人物。他的故事和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历史和人生的窗口,同时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对知识的热爱。通过深入挖掘和学习袁粲的经历和成就,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认识现实、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