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传陌生桑,未晓已含光。
重重相荫映,软弱自芬芬。
秋胡始倚马,罗敷未满筐。
春蚕朝已老,安得久彷徨。
【注释】
陌上桑:汉乐府《相和歌辞》旧题。
陌生桑:不认识的桑树。
未晓已含光:早晨还没有天亮,桑叶上已经泛出微光。
重重相荫映:层层重叠在一起,互相遮映着阳光。
软弱自芬芬:柔软无力,自己散发出阵阵香气。
秋胡:春秋时人,曾三娶三丧妻。
倚马:《汉书·扬雄传下》:“雄校书,常横写一边,左右取之,援笔如悬针画沙,势利圆转。”后因称作文为“校书”、“倚马”。
罗敷:古代美女名。
春蚕:比喻勤劳。
安得久彷徨:怎么能够长久地徘徊呢?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叹美女而发感慨的短诗。首句“陌上桑”是题目,是全诗的引子。次句“人传陌生桑”,是说桑树长得高大茂盛,人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树种,只知道它是陌生而美丽的。三四句写桑树的美丽动人,使人留连忘返:“重重相荫映”,“软弱自芬芬”,形象地写出了桑树的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五六句写桑树的坚韧不拔、生命力强:“秋胡始倚马,罗敷未满筐”,意思是说,秋胡才刚刚靠到马背上,罗敷还未曾装满竹筐。七八句写桑树的生命力顽强、不向困难屈服:“春蚕朝已老”,春天的桑蚕已经老了,可是它却依然顽强地吐丝结茧;“安得久彷徨”,怎么能长久地徘徊呢?这里诗人以春蚕作比,赞美了桑树那不畏艰难、坚韧不屈的精神。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很有特色,它通过一个女子对陌上桑树的不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桑树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