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易水生波,燕赵佳人自多。
倾杯覆碗漼漼,垂手奋袖婆娑。
不惜黄金散尽,只畏白日蹉跎。

【解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宴会的诗歌,通过宴会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宴席上人们的豪放与悲凉。全诗语言质朴,意象鲜明,富有动感,情感深沉。

“高句丽”:即“高句丽”,古国名,汉魏时在今辽宁辽阳一带。三国、两晋时为勿吉族的一支所建。后被朝鲜取代而亡。

“易水”:易水是古代发源于河北易县西,流经河北省易县、定兴、安新等县,到霸州出渤海入海的一条大河,因在今河北省境内有古燕赵故地,又称燕水、易水。这里泛指代指燕赵之地。

“燕赵佳人”:燕赵之地的女子,多姿多彩,美丽动人。

“萧萧”:形容风吹动草木的声音,这里是形容水流声。

“易水生波”:易水因为受到风力的影响,泛起了波澜。

“自多”:自然有很多女子。这里的“多”是形容词。

“倾杯覆碗”:意思是把酒杯倾倒,将碗盖翻过来,形容喝酒的豪气。

“漼漼”:形容水深而且清。

“垂手奋袖”:意思是伸出袖子挥动衣袖,形容舞动的样子。

“只畏白日蹉跎”:意思是害怕浪费光阴,担心白白度过时光。这里的“蹉跎”也是形容词。

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宴会的诗歌,通过宴会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宴席上人们的豪放与悲凉。全诗语言质朴,意象鲜明,富有动感,情感深沉。

开头两句“易水生波,燕赵佳人自多”写景,易水生波,燕赵佳人自然很多。这两句是写宴会的序曲,以壮阔的场面和雄浑的气势,烘托出燕赵佳人的豪迈气概,使读者感到一种磅礴的气势。

中间四句写宴席上的热闹气氛。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宴会场面的热烈气氛:“倾杯”“覆碗”“舞袖”“挥袖”,这些动作都表现了宴会的热闹。诗人通过对宴会场面的描写,表现出了燕赵佳人的豪迈性格。“惜金”二句,是对前面“倾杯”的深化。诗人用“黄金”二字来形容燕赵佳人的珍贵,又以“不惜”“怕白日”二词来衬托燕赵佳人的慷慨大方。诗人通过对宴会场景的刻画,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典型,表现了诗人对英雄美人的热爱之情。

最后二句,诗人以感慨作结,表达了对英雄美人的赞美和惋惜之情。“白日”二句是说,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就到了黄昏,人们纷纷起身告别,感叹人生短暂。诗人在这里既感叹时间的飞逝,也感叹英雄美人的生命短促。

全诗语言质朴,意象鲜明,富有动感,情感深沉。

1.首联:诗人从宴会的开端写起,以易水生波为背景,渲染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燕赵佳人众多,为下文写宴会的盛况做铺垫。

2.颔联: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宴会场面的热闹气氛——宾客们举杯痛饮,频频斟酒,一扫而空;歌女们舞袖飞扬,翩翩起舞。这些生动的画面,充分展示了燕赵佳人的豪迈性格,令人叹服。

3.颈联:诗人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燕赵佳人的慷慨大方——为了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他们不惜花费大量金钱;但更让人敬佩的是,他们珍惜光阴、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两句诗既赞美了燕赵佳人的品格,又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美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4.尾联:诗人以感慨作结,表达了对英雄美人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诗人用“白日”、“蹉跎”两个关键词,揭示了人生短暂、时光荏苒的悲哀。同时,这也是对宴席结束、英雄美人离去的情景的一种象征性描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