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
山疑刻削意,树接纵横阴。
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
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从思想感情、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诗句含义等角度思考,最后点出答案要点。
(1)
首联“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两句,写景抒情。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夜图:春天的夜晚,天晚了,但山中却有一种幽静之气。“芳时”,指春天。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春天的夜晚,夜色已经很深了,而山中却有一股清新的气息。“幽庭”,指山中的小庭院。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
颔联“山疑刻削意,树接纵横阴”两句,写诗人的感慨。诗人看到山中的景象后,不禁想起了古人所说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情景。这里的“刻削”一词,用来形容山的形状,意思是说,山的形状像被刀削过一样,显得有些突兀。“树接纵横阴”一句,意思是说,树木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纵横交错的阴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赞美之情。
(3)
颈联“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两句,描写诗人自己的感受。诗人看到门前的花草,想起了古人所说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花径”即门前的花丛。这里,诗人将“花径”与“忘忧草”相联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旅浴禽”是指那些在池水中洗浴的鸟儿,它们在池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
末联“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两句,写诗人的感慨之情。诗人看到这些美景后,不禁想起了古人所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景。这里的“良得性”是指美好的性格或品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答案】
①译文:春天的夜晚,天色已经很晚了,但山中却有一种幽静之气。山好像被刀削过一样,显得有些突兀。树木交错在一起
,形成了一片纵横交错的阴影。门前的花草映入眼帘,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池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着。这些美景
让我心情愉悦。②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首句写景:春夜降临,月光如
水,照亮了整个山谷,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现山中有一股清新的气息,仿佛
被大自然的气息所感染。然后,诗人又进一步观察山上的树木,发现它们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纵横交错的阴影。这
里,“阴”字用得很巧妙,它不仅描述了树林的密集程度,还暗指了一种孤独的氛围。接下来,诗人又观察到门前的花草
,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一种美好的愿望。最后,诗人又看到了池水中的鱼儿在欢快地游动着。这些美景让诗人的心情变得愉
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