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露且渐洽,凝液汭旌旗。
草木尽沾被,玉散复珠霏。
谁谓穹昊远,道合若应机。
膏露且渐洽,凝液汭旌旗。
草木尽沾被,玉散复珠霏。
谁谓穹昊远,道合若应机。
注释:
膏露:指露水,是滋润万物的甘霖。
洽:浸润、渗透。
凝液:凝结为液体。
汭(ruì):河床低洼处,水汇聚之处。这里指河流汇流之处。
旌旗:古代军队用来指挥的旗帜,这里比喻朝廷或天子的象征。
草木:泛指自然界中的植物。
被:覆盖,这里是润泽的意思。
玉散:像玉石一样晶莹透明。
珠霏:像珍珠一样闪烁飘洒。
道合:道理相合,这里比喻君臣关系融洽,国家政治清明。
应机:应对时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应召入朝时的一首咏物诗。它通过描绘露水滋润大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政治清明、君臣关系融洽的期盼和向往。
首句“膏露且渐洽”,以露水的滋润为引子,暗示了大自然在皇帝德政的滋养下生机勃发,万物得以生长的美好景象。次句“凝液漻旌旗”,则进一步描绘了露水凝聚成液体,如同旌旗飘扬的场景。这里的“旌旗”不仅是对朝廷的隐喻,也象征着皇帝的权威与威严。
三、四两句“草木尽沾被,玉散复珠霏”,将焦点转向自然界的草木,它们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同时,这两句诗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露水的晶莹剔透比作玉石和珍珠,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后两句“谁谓穹昊远,道合若应机”,则是诗人对君臣关系的反思与期待。在这里,“穹昊”指的是天空,而“道合”则是指君臣之间的默契与和谐。诗人希望朝廷能够像自然界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期望君臣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默契的关系,共同应对时代的变化与发展。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政治清明、君臣关系融洽的期盼和向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