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峰竟无已,积翠远微微。
寥戾野风急,芸黄秋草腓。
我来岁云暮,于此怅怀归。
霜雪方共下,宁止露沾衣。
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注释】:
- 真人东山还诗: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连峰竟无已:形容山峰连绵不断,没有尽头。
- 积翠远微微:积翠,积聚的绿树。远微微,远看时树木显得模糊不清。
- 寥戾野风急:寥戾,寂寞空旷。野风,野外的风。急,猛烈、迅疾。
- 芸黄秋草腓:芸黄,指秋天的黄色,这里泛指草木变黄。腓,同“菲”,衰败、枯萎之意。
- 我来岁云暮:我,诗人自称。云暮,云霞满天。
- 怅怀归:怅,惆怅、失望。怀归,怀念家乡。
- 霜雪方共下:霜雪,指初冬的霜和雪。共,同时。
- 宁止露沾衣:宁止,岂只是。沾衣,衣服湿透。
- 待余两岐秀:待余,等待我。两岐,两条分岔的地方。秀,美好、秀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联“连峰竞无已,积翠远微微。”描绘了连绵不绝的群山,远处的绿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里的“连峰”和“竞无已”表现出了山势的壮观和连绵不断,而“积翠远微微”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颔联“寥戾野风急,芸黄秋草腓。”进一步描绘了田野的景象。这里的“寥戾”和“芸黄秋草腓”表现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变迁。而“野风急”则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仿佛要吹走所有的事物。
颈联“我来岁云暮,于此怅怀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云暮”和“怅怀归”都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家乡的依恋。
尾联“霜雪方共下,宁止露沾衣。”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这里的“霜雪”和“露沾衣”都描绘了寒冷的天气和凄凉的环境。而“宁止”则表示了一种无奈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诗意和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