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还遽已落,春晓犹未荑。
微叶虽可贱,一剪或成圭。
《咏梧桐》是清代诗人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高大的梧桐在暮色下的苍茫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秋还遽已落:秋天迅速到来,梧桐树已经落下了叶子。这里的“秋还”指的是秋天的到来,而“遽已落”表达了时间的快速流逝,梧桐树已经开始落叶。
- 春晓犹未荑:春天的早晨,还未长出嫩芽。“春晓”指的是春天清晨,“仍未荑”则意味着梧桐树尚未发芽生长。
- 微叶虽可贱:即使微小的叶子,也值得被重视。这里的“微叶”指的是梧桐树上那些细小的叶子,而“贱”则表示它们虽然不起眼,但同样有其价值。
- 一剪或成圭:用一把剪刀修剪,可能就能变成一块玉。这里以“圭”代指玉,意味着即使是小小的一片叶子,也有可能因为细心呵护而变得珍贵起来。
-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便于读者理解诗歌的内容。同时,为每一句提供了必要的关键词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
- 赏析:《咏梧桐》通过对梧桐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梧桐树的不同阶段进行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生命以及自然万物变迁的感慨。通过对比秋日的萧瑟与春天的生机勃勃,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命循环和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
《咏梧桐》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通过对梧桐树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