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本兴敬,复古昭诚。
礼容宿设,祀事孔明。
华俎待献,崇碑丽牲。
充哉茧握,肃矣簪缨。
其膋既启,我豆既盈。
庖丁游刃,葛卢验声。
多祉攸集,景福来并。
【注释】
- 反本:回归根本。兴敬:兴起敬意。2. 古:古代,此处指上古时代。诚:真诚,诚实。3. 礼容:古代的礼制。宿设:长久陈设。4. 祀事:祭祀的事情。孔明:明亮。5. 华俎(zǔ):精美的俎,是古代祭祀时用于盛祭品的器具。6. 崇碑:高大的碑石。丽牲:用牛羊等牲畜作为祭品。7. 充哉:丰盛。8. 肃矣:庄重严肃。簪缨:古代贵族束发冠用的簪和帽带。9. 臽(chán)既启:酒已斟满。10. 葛卢:地名,在今陕西扶风县。11. 景福:吉祥的福气。12. 攸(yōu)集:聚集。攸:通“攸”,聚集。13. 景福:美好的福分。来并:到来。14. 游刃:比喻技艺高超,运用自如。15. 葛卢验声:传说葛卢善于鼓瑟,所以这里用葛卢鼓瑟来比喻演奏技艺娴熟。
【赏析】
这首诗写祭祀时的盛况,表现了作者对古代传统的崇敬之情。
开头四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传统的尊崇和怀念。首句“反本兴敬”,即返归本源而兴起敬仰之情,这是古人崇尚自然、敬畏天地的精神体现;次句“复古昭诚”,即追念古代之真诚,这是古人追求道德修养、修身养性的高尚品质。三、四句“礼容宿设,祀事孔明”则是对祭祀仪式的详细描写,强调古代仪式的庄重和神圣,体现了古人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切。
五、六句“华俎待献,崇碑丽牲”则是对祭祀过程的具体描绘,展现了祭祀时的热闹场面。华俎和翠牲都是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祭品,华俎代表着尊贵,翠牲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繁衍。这些细节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古人对神灵的虔诚,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安定。
七、八句“充哉茧握,肃矣簪缨”则是对祭祀者服饰和仪态的描绘,表达了祭祀者的庄严和隆重。这里的“茧握”是指祭祀用的丝巾,象征着尊贵与尊严;而“簪缨”则是古代贵族所佩戴的饰品,代表着地位与身份。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对于礼仪的重视程度以及人们在祭祀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精神风貌。
九、十句“其臽既启,我豆既盈”则是对祭祀过程中酒水的描绘,表达了祭祀时的欢乐气氛。这里的“其臽”是指祭祀用的酒器中的酒液,象征着吉祥与喜庆;而“我豆”则是指祭祀用的豆食,代表着丰收与富饶。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对于祭祀活动的热烈和欢庆之情。
十一、十二句“庖丁游刃,葛卢验声”则是对祭祀时演奏技艺的描绘,展现了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和演奏效果。这里的“庖丁”是指一位擅长烹饪的厨师,他能够巧妙地运用刀法来制作美食;而“葛卢”则是一位善于鼓瑟的琴师,他的演奏技巧令人赞叹不已。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对于音乐艺术的重视以及对艺术家的尊重与赞赏。
结尾两句“多祉攸集,景福来并”则是对整首诗歌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这里的“多祉”是指众多的福禄,而“景福”则是指美好的福分。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国家的关心和对人民福祉的关怀。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