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萼九华隈,开跗寒露侧。
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宿昔寒飙举,摧残不可识。
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芳树》。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1句: 发萼九华隈,开跗寒露侧。
- 发萼九华隈:花朵从九华山的山弯里绽放出来。萼,指的是植物的花萼,是花的一部分。
- 开跗寒露侧:花瓣张开在寒露中。跗,指的是植物的根或茎部,这里是用来形容花瓣张开的样子。
第2句: 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 氤氲非一香:这两句诗表达的是树木散发的香气并不是单一的。这里的“氤氲”指的是树木散发出的香气。
- 参差多异色:树木的颜色多样,形态各异。
第3句: 宿昔寒飙举,摧残不可识。
- 宿昔:昨夜或者之前的时光。
- 寒飙举:寒冷的风势很高。飙,是指狂风。
- 摧残不可识:被风吹打得无法辨认。
第4句: 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 霜雪交横至:霜和雪交替地降落。
- 对之长叹息:面对这景象,诗人不禁发出长长的叹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九华山上秋天景象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树叶的描述展现了树木在秋风中的萧瑟之美。”发萼”和”开跗”这两个词组生动地描述了树木在秋日里的变化,花朵从枝头绽放而出,花瓣张开在寒露中显得格外清新。然而,诗人通过”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表达了树木散发香气并不单一,而且颜色形态各异,这种多样性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最后,”宿昔寒飙举,摧残不可识”和”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自然美景的感慨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秋天九华山上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