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流。江之汭。
逆徒蜂聚。旌旗纷蔽。
仰震威灵。乘高骋锐。
至仁解网。穷鸟入怀。
因此龙跃。言登泰阶。

【诗句释义】

梁鼓吹曲中的第十二首,名为“汉东流”。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在汉水以东的流向。

【译文】

黄河向东奔腾,流经宁夏平原。

逆着水流,蜂拥而至,旌旗飘扬遮蔽天光。

仰视河神之威,心中震撼。乘势高扬,奋勇争先。

施行至仁之举,解开网罗,放飞穷困之鸟。

因此龙跃起飞翔,比喻登上崇高之位,如履登天。

【注释】

  1. 梁鼓:古代乐器名,因奏于军中而得名,此处指军乐。
  2. 十二首:即《梁鼓角横吹曲》十二篇,是梁武帝时期创作并流传至今的一首乐曲。
  3. 其六:此诗为其中之一,故称“其六”。
  4. 汉东流:即黄河向东流去。
  5. 汭(ruì):古地名,今属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是黄河的入海口之一。
  6. 逆徒:逆流而上。
  7. 蜂聚:聚集。
  8. 旌(jīng)旗:古代军队用于指挥、联络的旗帜。
  9. 震威灵:惊动河神威灵。
  10. 乘高骋(chěng)锐:乘着高处,施展锐气。
  11. 解网:解除网捕。
  12. 穷鸟入怀:比喻释放被囚禁的鸟,使之回归自然。
  13. 龙跃:比喻才子得到重用。
  14. 泰阶:指朝廷,也指高位。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全诗从黄河奔流到宁夏平原,再到汉水之滨,生动描述了黄河的壮美景象。同时,诗人通过描写黄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首句“汉东流”,直接点明了黄河奔流的方向,同时也暗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接着,诗人通过对逆流而上、旌旗纷蔽等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黄河的雄浑壮观。
    中间部分,诗人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仰震威灵”、“乘高骋锐”等,既表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振奋。特别是最后一句“言登泰阶”,更是将诗人的豪情壮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热爱和关心,又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