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穆君臣。君臣和以肃。
关王道。定天保。
乐均灵囿。宴同在镐。
前庭悬鼓钟。左右列笙镛。
缨佩俯仰。有则修礼容。
翔振鹭。骋群龙。
隆周何足拟。远与唐比踪。
《梁鼓吹曲十二首•于穆》是一首四言古诗,全诗如下:
于穆君臣。
君臣和以肃。
关王道。定天保。
乐均灵囿。宴同在镐。
前庭悬鼓钟。左右列笙镛。
缨佩俯仰。有则修礼容。
翔振鹭。骋群龙。
隆周何足拟。远与唐比踪。
译文:
崇高尊严的君臣们,
和谐相处而严肃认真。
遵循着关王之道,
稳定了天保的局面。
欢乐均分于宫苑,
宴享如同在镐京。
前庭悬挂着铜鼓钟,
两侧排列着笙和镛。
人们低头或抬头,
遵循礼仪保持庄重。
翱翔的白鹭展翅高飞,
一群龙在空中盘旋。
这样的盛世怎能与之相比?
远远地与唐朝相辉映。
注释:
- 于穆(yú mù):崇高、庄严。
- 君臣(zhēn zhōng):指君主和臣子。
- 关王道:指关王之道,即遵循关王治国之道。
- 天保(tiān bǎo):天子的庇护,比喻国家安定繁荣。
- 乐均(lè jūn):欢乐均等,形容宫中宴会气氛热烈。
- 灵囿(líng yòu):指皇宫园林。
- 镐京:古代首都,这里指京城。
- 前庭:宫殿前面的庭院。
- 悬:悬挂。
- 鼓钟:古代乐器,击奏以助节拍。
- 缨佩:古代贵族服饰上系结的饰物,也泛指仪仗。
- 俯仰:指行礼时低头看地面,抬头看天上,表示恭敬。
- 修:遵守。
- 翔(xiáng):飞翔。
- 振鹭(zhèn lù):指振翅飞翔的鹭鸟。
- 骋:驱赶,使动用法。
- 群龙:喻指众多人才。
- 隆周(lóng zhōu):兴盛的周朝,这里比喻大唐盛世。
- 比踪:比较踪迹,比喻效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宴会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君臣关系、治国理念和盛世景象的赞美之情。诗中“关王道”一句,体现了作者对于遵循关王治国之道的推崇,认为这是一种能够稳定国家、使人民安乐的理想政治模式。诗中的“乐均灵囿”和“宴同在镐”,展现了宫廷中欢乐和庆典的氛围,以及皇帝与臣子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理想国家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贤臣良将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够像鸟儿一样展翅飞翔,为国家带来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