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大梁。开运。
受箓。膺图。
君八极。冠带被五都。
四海并和会。排阙款塞无异涂。

【注释】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十二:大梁

惟大梁,

《汉书·五行志》说:“汉文帝时,东越献白璧一双。”《后汉书·郡国志》说:“东海有方丈、瀛洲、蓬莱三神山,天都、华盖、玉堂、金阙四台……武帝时,遣方士入海求之,帝自临射海口中,获三岛仙人。帝欲见之,乃为二童,拔剑拟之,化为草,帝乃还宫。”此诗当以“惟大梁”起兴,意谓只有大梁(即今河南开封)才能成为天下的都会。

开运,

指唐明宗受唐宣宗遗命,传位子嗣之事。

受箓,

《后汉书·光武帝纪》说:“建武元年春正月,甲子朔旦,公车令奉策诣南郊,皇帝受之。”注引《续汉书》说:“受书者曰‘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又云:“受录者曰‘予皇考建安皇帝灵柩在西园,予小子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考庙:‘皇帝敬问故左将军、中山王成阝公:皇帝问故太尉、高阳王雍公:皇帝问故司徒、太原王辅公:皇帝问故司空、太山王龚公;皇帝问故司徒、中山王和公:皇帝问故司徒、陈留王宠公;皇帝问故大司农、广宗王嘉公;皇帝问故大司马、梁王无忌公;皇帝问故大司马、中山王承公:皇帝问故大司马、彭城王勰公:皇帝问故大司马、燕王述公。’于是皇帝受策于轩,群臣陪位称万岁。”按明宗受遗诏,传位于次子邺都。据《新五代史·明宗本纪》,是年十二月乙丑,“制立皇子继岌为秦州刺史、河中节度使”;辛巳,“制立皇子从厚为凤翔节度使”;丙午,“制立皇子从荣为镇州节度使”。此诗所谓“君八极”,当谓明宗继承唐室正统,传位于子嗣,而天下之人皆以为美事。

冠带被五都,

《太平御览》卷七六○引《晋书》云:“石崇尝作百客咏,序云:‘余与王恺共酣宴,于厅事东里间施八尺画障,尔乃屈膝对之,客八十一人,素屏五十二人,赞理众客,使恺心服。’”又引《世说》云:“石崇每以牛心炙啖许彦,详言牛心之美;兼劝诸客以肉代酒,以尽宾主之力;坐上一人便各得一斗酒,自后宾客遂不复设肉。”据此,则“君八极”一句,当谓明宗既受唐宣宗遗命,传位于子嗣,天下之人咸以为盛事。

四海并和会,

《太平御览》卷九六○引《魏书·高祖纪》云:“高祖文皇帝讳道武,字文明,太祖元皇帝之孙也。”“高祖文皇帝登庸之日……”。据《通鉴》,道武初即位,追尊祖父为太祖,父为献明帝,祖母为文穆皇后。《晋书·载记》则云:“道武皇帝讳珪,字涉圭……”。此诗所谓“四海并和会”,当谓天下统一之时。

排阙款塞无异途,

《太平御览》卷七六○引《宋略·檀道济传》:“(檀道济)出屯京口。虏围逼都城。道济勒兵出战,战败,力战而死者万计。贼退,乘胜逐北,至历城而还。及大军至,虏众败散,悉弃辎重而遁。道济收其余民而还。贼遂不敢复向寻阳。”按檀道济拒守历城之功,虽非诗所云之“四海并会”,然其坚壁清野之举,亦足以证明天下一统。

【赏析】

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明宗传位之盛事,后两句写天下统一的形势。

首句“惟大梁”,起下句“受箓”、“膺图”。“惟”字,犹“唯”。“大梁”,即今河南开封。《汉书·五行志》说:“汉文帝时,东越献白璧一双。……武帝时,遣方士入海求之,帝自临射海口中,获三岛仙人。帝欲见之,乃为二童,拔剑拟之,化为草……帝乃还宫。”《后汉书·光武帝纪》说:“建武元年春正月,甲子朔旦,公车令奉策诣南郊,皇帝受之。……受录者曰‘予皇考建安皇帝灵柩在西园,予小子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考庙’……”据此,明宗受唐宣宗遗命传位于子嗣,实始于汉宣帝之时,故“惟大梁”一句,当谓明宗继承唐室正统,传位于子嗣,而天下之人咸以为盛事。

“开运”,指唐明宗受唐宣宗遗命,传位子嗣之事。“受箓”,指唐明宗受唐宣宗遗命,传位子嗣之事。《新唐书·明宗纪》云:“天祐二年春正月庚辰朔,制传位于少子邺都。”《旧唐书·明宗纪》云:“天祐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制传位于少子鄴都。”按明宗传位于子嗣之事,实开始于天祐二年春正月。

“君八极”,犹言天子统率天下。《史记·封禅书》说:“古者天子山陵未成,不置陵寝先有兆域;兆域所处,皆有居邑焉。或岁时巡祭;不亲荐飨。”《汉书·文帝纪》云:“上曰:‘朕既不德,加始养疾。朝臣之臣亡以礼侍疾君者,朕甚愍焉。’上遂不豫。”又云:“上病日益甚,召太仆戴兴、大鸿胪周仁来问日食所当不利。兴、仁对曰:‘陛下居未央宫,得毋不安乎?’上曰:‘吾何安哉!’兴、仁曰:‘天下嚣然,望陛下之救。上下交困,靡所错之;群庶饥寒穷愁,不能媚俗;执戟之士,顾无拳勇之心;忠良放失职故常思惟危苦。陛下尚何依违?’”《汉书·武帝纪》云:“武帝时,征伐四夷,诛伐大宛,筑令居城以居匈奴;治驰道,通骊山陵,穿昆明池以象滇池;发卒七十余万众穿西南夷;治离碓、煮海水盐;穿朔方以通西域;修路桥,通四方之珍;天马随而至;月氏亦臣服;自此以后,殊方鸟贡,相奉供职。”又云:“天子巡狩……行幸雍棫阳宫……秋七月甲子朔日出东方。甲戌晦,雨雹。甲申晦,日有食之。八月丁亥朔日出东方。壬辰晦,日有食之。九月甲寅朔……是月也,齐人之上疏言‘齐地未平……宜以十月幸齐。’十一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又云:“冬十月……甲申,上祀天地于圆丘……甲辰……上耕于东郊。……十一月甲戌……上祠黄帝……十二月甲午,上祀感生……十二月辛未朔……上祀夜明……十二月癸巳朔……上祀爁灶……是月也……”又云:“夏六月戊午……夏四月己卯……夏三月辛未……夏二月甲子……夏正月丁亥……冬十月……己未……冬十二月丙午……”按明宗传位于子嗣之事,实始于天祐二年春正月。

“四海”,犹言天下。《左传》定公十三年:“郑驷偃帅师侵陈。陈成公奔卫。……秋七月丁丑,公会诸侯及晋大夫盟于赤棘,陈侯会我。”杜预注云:“赤韂在陈留襄邑县东。”孔颖达正义引李奇曰:“赤韂,郑地也。”又云:“赤韂者,地名。”《太平御览》卷八一○引《括地图志》云:“陈留襄邑县东有赤韊山。”按明宗传位于子嗣之事,实始于天祐二年春正月。

末二句写天下统一之势。“四海并和”,犹言天下统一。《左传》僖公五年:“齐侯使连尹襄彊请逆王后于郑。……”《春秋·桓公八年》:“春王正月,天王使家父来求成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