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寂高业,北海望清尘。
音徽谁与寄,尚德在伊人。
遗文重昭晢,绝绪复纷纶。
露华尚朝日,兰生无久春。
芳猷动渊思,抚轼履高辰。
山风起寒木,野雀乱秋榛。
垄草时易宿,素轨邈难遵。

【诗句释义】

西河的寂静高远,北海的清尘可望。

音徽谁与寄送,尚德之人在彼。

遗文重昭显皎洁,绝绪复纷纶。

露华尚朝日,兰生无久春。

芳猷动渊思,抚轼履高辰。

山风起寒木,野雀乱秋榛。

垄草时易宿,素轨邈难遵。

【译文】

西河的宁静高远,北海的清尘可望。

音徽谁与寄送,尚德之人在彼。

遗文重昭显皎洁,绝绪复纷纶。

露华尚朝日,兰生无久春。

芳猷动渊思,抚轼履高辰。

山风起寒木,野雀乱秋榛。

垄草时易宿,素轨邈难遵。

【赏析】

奉和竟陵王经刘瓛墓下诗:此诗是唐睿宗李旦即位后所作。李旦即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曾被封为魏王,后来改封为相王。武后当政时,他被迫出居于房州(今湖北房县)。这首诗就是他出居房州时作的。

首联写自己对故人的怀念之情。“西河”,指代故人居住之地;“寂高业”,意谓故人在生前所建立的高洁业绩。“北海”指故人墓地所在之地方;“望清尘”意谓故人在世之时,自己曾经仰慕他的德行,现在只能遥望他留下的清尘而已。两句中“寂”、“望”二字互文见义,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颔联用典故,抒发自己的感慨。“音徽”,“犹”字解之,音徽,即琴瑟之声。《尚书·益稷》云:“箫管备举,钟石和鸣,干戚舞伐,张皮鼓羽。”《礼记·乐记》:“故钟声铿,磬声硋,竽笙箫笛,萧合和奏,干戚羽旄,鼓舞戈剑,盛气热列,声音俱发,发扬蹈厉,并收节止。”可见音乐之美在于“调”。此处以“音徽”喻指美好的德行。《论语·泰伯》:“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孔门弟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是“孝弟”,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孔子又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强调的是君子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这里的“尚德”指的就是“克己复礼”。“遗文”指代故人的著述或文章等作品,“昭”通“昭著”,意谓这些遗文能够显著地显示出作者的品德。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文德的崇敬之情。“绝绪”,指代故人的生平事迹。“纷纶”意为纷繁复杂。这句是说,故人的生平事迹已经非常繁杂,很难再一一列举了。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故人生平事迹的感慨。“露华”指露珠。《诗经·小雅·四月》:“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此二句借用《诗经》中的诗意,表达诗人对故人的缅怀之情。“兰生无久春”意谓兰花生长得如此短暂,难以承受时间的侵蚀而凋零。这两句是对故人一生经历的总结,也是对自己遭遇的反思。

尾联写诗人对自己的期望。“芳猷”,即美好的理想或抱负。“渊思”,指深远的思考或智慧。《周易·系辞下》:“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庄子·田子方》:“古之真人……坐忘其形……游心于物之上……”“抚轼”(拍着车前的扶手),意谓诗人在心中默默地思考。“履高辰”,意谓登上了人生的高峰。这两句是说,诗人希望自己能有像故人一样的高尚品质,能够经受住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自信。

全诗通过对故人的缅怀和思念,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于人生困境的勇敢面对。同时,诗人还通过典故的使用,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