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墀滴凄露,罗幌已依霜。
逢春每先绝,争秋欲几芳。
诗句大意为:
楚王妃子在玉阶上滴下凄清的露水,罗帐已经覆盖了霜雪。
每次春天来临时总是她先凋谢,秋天到来时想要的花朵却早已凋零。
译文:
美丽的楚王妃子在玉石台阶上留下了清冷的露水,她用罗幌裹身覆盖着霜雪。
每当春日来临,她总是最早凋零;到了秋季,那些曾经盛开的花朵也失去了光彩。
注释:
- 玉墀:指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形容台阶上的露水是那样晶莹剔透。
- 罗幌:古代的一种帷幔,用来遮挡风雨,防止寒气侵入室内。这里的“罗幌”可能是指王妃所盖之帷幔。
- 依霜:意为覆盖着霜。这反映了王妃身处的环境之冷和她的体恤。
- 逢春与争秋:分别指春天和秋天。这两个季节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逢春:“逢”字在这里意味着“面对”,“春”则是指“春天”。因此,“逢春”可以理解为王妃面对春天的到来感到无奈或悲哀。
- 争秋:“争”字表达了一种竞争或比较的意味,“秋”则是指秋天。这里的“争秋”可能是说王妃试图在秋天保持她的美貌,但最终还是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
- 要几芳:意为争夺最后的芳华。这里的“要几芳”可能指的是王妃对最后美丽时光的追求和挣扎。
- 樊姬:《列女传·楚庄樊姬》中提到,楚王的贤妃樊姬曾劝谏庄王不要频繁狩猎,以免耗费国家财力。这里的“樊姬”可能是诗人在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王妃对国家和君王的忠心以及她的贤良品质。
- 内委樊姬:意即将国家的重任寄托给樊姬,表明王妃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还具备治国的智慧。
- 九女是进和杜绝邪佞:这里的“九女是进”可能是指在宫廷内部,有多个贤淑的女子被提拔到高位,为国家效力;而“杜绝邪佞”则是指王妃致力于消除朝中的奸佞之人,维护国家的稳定。
- 化自近始:意为教化从身边小事开始。这里的“化”可以理解为教育和影响,而“自近始”则表示从最微小的事情做起,逐步推广到整个国家。
- 光佐霸业和迈德扬威:这里的“光佐霸业”可能指的是王妃帮助君王巩固了霸业;而“迈德扬威”则是强调王妃提升了君王的威望。
- 羣后列辟:意即所有臣子和官员都遵循王妃的建议行事。这里的“羣后列辟”可能是在描述王妃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 譬彼江海:这里的“譬”是一种比喻,将江海比作万物归聚之地。而“江海咸归”则是指江海中的水最终都会流回到大海,象征着事物回归本源或统一。
- 百川咸归:意为所有的河流最终都会汇入大海。这里用来形容王妃如同百川归海一样,汇聚了众多人才,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 万邦作歌:意即各国都为此欢呼歌颂。这可能是因为王妃的行为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支持。
- 身没名飞:这里的“没”是死亡的意思,而“名飞”则是指名声远播。这句话可能是在赞美王妃虽然去世,但名声却得以永久流传。
- 石崇:西晋文学家,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他的这首诗《楚妃叹》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楚国王妃的形象,并通过对王妃命运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哀婉的情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楚国历史的关注以及对楚国文化传承的重视。
《楚妃叹》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它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通过对王妃命运的感慨和对楚国历史的回顾,这首诗展现了古代士人对于国家兴衰、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