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楼髻梳罢,南陌竞相随。
去后花丛散,风来香处移。
广袖承朝日,长鬟碍聚枝。
柯新攀易断,叶嫩摘前萎。
采蘩钩手弱,微汗杂妆垂。
不应归独早,堪为使君知。
【解析】
- “采桑”即采桑女子,“春楼髻梳罢”,指春天的早晨,女子们梳妆完毕。2. “南陌竞相随”,指在南边的道路上,采桑的女子们争相前往。3. “去后花丛散”,指采桑女离去之后,花朵飘落四处。4. “风来香处移”,“香”指花的香味,“处移”指花香随风飘荡而去。5. “广袖”、“长鬟”、“朝日”、“聚枝”、“柯新”是此诗中的关键词,其中“广袖”、“朝日”指采桑女的衣服和阳光;“长鬟”指头发长且卷曲;“柯新”是指新长的树;“叶嫩”指嫩绿的叶子。6. “采蘩钩手弱”,意思是采桑女采摘时手太弱,不能胜任。7. “微汗杂妆垂”,意思是采桑女出汗了,妆容也变得下垂。8. 最后两句是说采桑女不应归早,而应该为使君(君主)所知。9. 赏析:此诗描写了采桑女清晨起床梳妆的情景,并描绘了她们去往南陌、采摘花果的过程。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采桑女的形象:她们清晨起床,梳理发髻,准备外出劳作;她们奔赴南陌,争做采桑女;她们离开后,花果纷纷飘落;她们采摘果实时,手太弱,衣衫和妆容都有些不整齐。诗人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采桑女劳作的情景,体现了她们勤劳朴实的特点。
【答案】
示例:
(采桑)
春楼髻梳罢,
南陌竞相随。
①“春楼髻”指采桑女梳理好秀美的发型,“髻”指束在头顶的发髻。②“竞相随”指采桑女争相前往南边道路。③“南陌”是古代通往南方的道路,这里借指采桑女通往劳动的田野。④此句写她们早起梳妆、整理衣服,准备出门。⑤“去后”指采桑女离开南边道路,来到田野劳作。⑥“花丛散”指采桑女来到郊外田野后,花儿飘落四周。⑦“风来”指风起,风吹动着花的香气飘荡开来。⑧“香处移”指花香随着风飘荡而去。⑨这句写采桑女在劳作中被风吹得衣裳飘逸起来。⑩“广袖”“长鬟”指采桑女的衣服宽大袖子、发髻长而卷曲。⑪“朝日”指朝阳或太阳。⑫这一句写阳光明媚,照在采桑女的身上。⑬“聚枝”指树上挂满花朵枝条。⑭这句写树枝上挂满了花朵。⑮“柯新”“叶嫩”指树木上的新枝条和嫩绿的叶片。⑯这一句写采桑女看到新长出的枝条和嫩绿的叶片。⑰“柯新”指新发的树,“采蘩”是古地名,此处代指新的枝条。⑱这一句说明采桑女采摘时手指不够灵活。⑲“叶嫩”指嫩绿的叶子。⑳这一句写采桑女采摘时,衣服和妆容因为出汗而显得有些凌乱。㉑“不应归早”意谓不应该早早回家,与下文相呼应,表现了作者对采桑女辛勤劳作的赞赏之情。㉒“堪为使君知”意谓这样的劳碌辛苦应该让使君知道。㉓“使君”指地方长官,此处借指君王。㉔“知”指知晓。
赏析: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采桑女劳作的情景,体现了她们勤劳朴实的品质。诗的前六句写她们清晨起床梳妆,然后赶往南陌,到野外摘取野果,一路上风拂衣袂、花香四溢。后六句写她们摘下野果,但因采摘技术不高、衣服和妆容略显凌乱。最后两句则表明这些劳作辛苦的采桑女应该让君王知晓。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丽,情感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