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窗玳瑁影婵娟。香帷翡翠出神仙。
促柱点唇莺欲语。调弦系爪雁相连。
秦声本自杨家解。吴歈那知谢傅怜。
秪愁芳夜促。兰膏无那煎。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听筝》。
译文:
文窗下玳瑁屏风的影子美丽动人。香帷中翡翠羽毛的出神入化。
急促地弹奏筝音,仿佛莺鸟欲言又止。调弦时筝弦系住,仿佛连雁成行。
秦州声调原本就是杨家所传,吴歈之声哪知谢傅会为之怜?
只担心芳夜将尽,兰膏无计煎煮。
注释:
- 文窗玳瑁影婵娟:形容窗户上雕刻有玳瑁图案的屏风,光影美丽动人。
- 香帷翡翠出神仙:形容在香气四溢的帷幔中,翡翠羽毛如同仙子一般飘渺。
- 促柱点唇莺欲语:形容弹奏筝时声音急促,好像连在一起的鸟儿想要说话。
- 调弦系爪雁相连:形容调弦时筝弦系住,好像雁群相互连接。
- 秦声本自杨家解:秦州声调原本就是杨家所传。
- 吴歈那知谢傅怜:吴歈(一种古琴曲)的声音哪知谢傅(谢安)会为之怜惜。
- 秪愁芳夜促:只担心美好的夜晚即将过去。
- 兰膏无那煎:没有时间去煎煮香料来制作香膏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文人雅士在听筝时的心境和感受。从诗句“文窗玳瑁影婵娟”可以看出,窗外的自然美景与室内的装饰相得益彰,营造出一个优雅宁静的氛围。接着,“香帷翡翠出神仙”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环境的美丽,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而“促柱点唇莺欲语”则形象地表达了演奏者弹奏时的急切和情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诗中提到了三种不同的乐器和它们的特点,即秦州的筝声、吴歈的琴曲以及杨家的笛子。这些乐器在古代音乐文化中各具特色,代表了不同的地域和文化。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他对不同乐器演奏技巧的欣赏。
最后一句“秪愁芳夜促”,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无奈。可能是因为他意识到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而自己却无法抓住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流逝。这种情绪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来表达人生的无常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这首诗通过对听筝情景的描绘以及乐器特点的提及,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